重視禮儀與倫理的古代兒童教育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六年,教之數與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門戶及即席飲食。九年教之數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出自《禮記·內則》

古人文明之道

新年長假一過,年輕的父母開始上班,未上學的寶寶只好交給在家的父母或保姆。怎樣才能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呢?讓我們來看看古人是怎樣教小孩的。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家庭教育好壞極大地影響甚至決定著這個家庭的興衰,因而受到高度重視。幼兒教育是個人成長的基礎,而幼兒教育在古代主要是通過家庭教導來進行的。

古時孩子入學比現在晚,《禮記·曲禮上》中講:「人生十年曰幼,學。」東漢鄭玄註:「名曰幼,時始可學也。」意即十歲才是入學的時間,十歲前為幼,屬學齡前,家庭教導為主。這個階段的孩子理解力有限而模倣力強,但對孩子日後的成長又十分關鍵,正如俗語所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因此,古人對孩子這個階段的家庭教育提出了許多具體的意見,留下許多寶貴財富。

生活教育有詳細規範

對於學前兒童,古人的家庭教育最看重的是日常生活常規教育,有一套詳細、按年齡施教的「規範」

《禮記·內則》中講:「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絲,六年,教之數與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後長者,始教之讓。九年教之數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衣不帛襦褲,禮帥初,朝夕學幼儀,請肄簡諒。」意即孩子學會自己吃東西的時候,就要開始教他用右手抓取食物;當孩子開始學講話時,是男孩就要教給他用「唯」來應答,是女孩就要教給她用「俞」來應答。「唯」和「俞」是古代的應答語,二者的區別在於「唯」聲剛直,「俞」聲婉柔;給男孩佩戴皮革做成的小囊,給女孩她佩戴絲做的小囊;六歲時,教孩子識數和辨認方向;長到七歲,就不讓男孩和女孩同席而坐了,也不讓男孩女孩在一起吃飯;八歲,就要開始教孩子在進出門、入席就餐等日常生活中,學會尊讓長者;九歲,教孩子怎樣計算日期;到孩子長到十歲的時候,就要送男孩出外就師求學,學習寫字和記事,學習初級的禮樂,遵守此前學習的謙讓之禮。並且,要讓孩子在外面住宿,不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穿華麗的衣服。從內容來看,這套「教育方案」是以倫理道德規範的初步訓練、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等日常生活的常規訓練為主,輔以簡單的文化知識學習,為入學作準備。

開發心智身體健康並重

在幼兒教育中,開發心智固然重要,而身體健康同樣重要。明代醫師萬全在《育嬰家秘·鞠養以慎其疾》中,按幼兒發育階段提供了一個保教結合的育嬰計畫——「小兒能言,必教之以正言,如鄙俚之言,勿語也。能食,則教以恭敬,如褻慢之習,勿作也。能坐、能行,則扶持之,勿使傾跌也。宗族鄉黨之人,則教以親疏、尊卑、長幼之分,勿使諜熳也。言語問答,教以誠實,勿使欺妄也。賓客,教以拜揖、迎送,勿使推避而也。衣服器用、五穀六畜之類,遇物則教之,使其知之也。或教以數目,或教以方隅,或教以歲月、時月之類。如此,則不但無疾,而知識亦早也。」這套方案既注重幼兒的心智培養,也包括兒童的日常保護和道德教育。

以素質教育為核心

以現在的觀點來看,古人教育學前兒童的方法有一些有非常積極的意義,也是科學的。一是以素質教育為核心,而不是過於重視知識教育。從上述所列內容來看,教育的內容主要是日常生活技能,初步待人接物的禮儀訓練,基本的道德價值觀,這與今天的家庭教育過於強調知識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從科學教育的觀點來說,古人的教育方式更有利於孩子日後的成長。二是尊重孩子的生長發育和智力成長規律,合理安排教育內容,不拔苗助長。三是強調保教並重,保護好孩子不受傷。這與因年施教本身也是相通的。如《教童子法》中特別強調:「學字亦不可早,小兒手小骨弱。」



来源:網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