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銀行在經濟轉型過程當中能起什麼作用。銀行體繫在經濟放慢這個過程當中應該怎麼去適應這樣一個時代,不能依賴於增長,同時還有競爭的問題,對銀行過去盈利模式會受到很大衝擊。
那麼一些發展業務,針對中小企業是不是有機會,我覺得這兩方面的討論對銀行體系帶來的挑戰有一定的認識,今天這個情況銀行的挑戰比較多,有盈利問題,有增長問題。
眾所周知,銀行的股票比較低,銀行的股票為什麼比較低,對這個問題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
銀行現在一般的股價接近於淨資產,或者低於淨資產,都是說明瞭市場對銀行資產質量持懷疑的態度,在美國銀行的不良資產在最高點的時候是兩年前10個百分點,現在下滑到大概8個百分點。
當時大部分股價今天是8%,大的銀行股價都是在0.5%到0.8%的水平。中國的市場對不良資產未來的估計是遠遠超過現在銀行自己公布的0.1個百分點不到的水平。
一般來說市場在這種對資產預料來說都比銀行自己說的要准,在中國來說不是說怎麼來應付未來的挑戰,中國銀行體系第一關過的是怎麼處理過去遺留下來的問題。
三年前筆者在銀監會做過一次講座,當時談了兩個觀點,一個是銀行的風險管理是不能對沖系統性風險,如果有一個大的系統性的問題,像房地產、信貸泡沫的話,銀行不可避免會捲入,內部機制不一定能夠起有效作用的。
第二點我認為當時中國的金融危機是一個時間問題,因為中國經濟產生泡沫的話,泡沫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我當時發表觀點是中國大規模的刺激經濟,中國的廣義貨幣四年以內增長1倍的情況。
在今天中國的負債率在發展中國家是最高的,這個數字不一定是最精確,但中國非金融經濟的負債率大概是2倍的GDP,這不包括民間的借貸,美國是215%的GDP,歐洲也差不多是這個水平。
但因為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所以這個水平是非常高的,應該說歷史上沒有發展中國家負債率那麼高,而且中國的負債有一個特點,家庭和中央政府的負債比較低,主要集中在企業這邊,而企業這邊開發商和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佔了很大的比重,為什麼這是一個大的風險呢?企業負債率高的話,它的盈利能力也必須要很高才能夠應付危險。
但中國企業盈利能力比全世界平均水平低一半左右,而中國企業負債率跟GDP的比例比國際平均至少高1倍,這一進一出是1:4的概念,所以中國企業償還債的能力是有限的。
中國不良資產以後的兩、三年裡面會大幅度上升,這背後為什麼企業能夠舉那麼多債呢?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中國銀行體系是以抵押貸款為主的,而中國抵押資產主要是跟土地有關的,土地或者是房地產。
而中國這幾年土地價格是大幅度上升,所以企業舉債的能力也大幅度的上升,為什麼出現中國信貸有這麼大規模的擴張,從這個風險來說,中國信貸這幾年大規模擴張應該是一個泡沫,但它跟土地的泡沫是連在一起的。
今年中國經濟和房地產的信貸都是一個拐點,它是通過升值來維持信貸,這個時代應該是過去了。中國土地價格今年有比較大幅度的下降,我們統計數據不一定是精確反映現在的土地市場,筆者認為中國的土地市場是和臺灣和日本在1992年之後是非常接近的,以後會進入很多年的下滑通道。
因為抵押資產萎縮之後對信貸質量一定會有大的影響,所以企業負債要續債能力會下降,中國現在看到信託借貸大幅度上升,今年信託可能會過千萬億。
信託起來主要原因是因為有一些資產質量不夠好,銀行體系不願意接受抵押,所以這個就轉移到信託的體系,這樣風險的重新分配對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是沒有下降,土地問題對中國以後銀行的信貸質量會有很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是產能過剩的問題,中國現在製造業生產利用率超過10%,在產能過剩嚴重的情況下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有大幅度下降,政府報告國有企業盈利大概是10%左右的下降,因為我們現在信貸主要是針對國有企業,所以這個問題企業的盈利大幅度下降,土地價格大幅度下降給中國銀行會帶來很大的衝擊。
現在處理企業不能還債主要的手段還是通過續債,借新錢還老錢,這樣拖下去不是一個好事情,在日本從土地市場最高點到開始處理不良資產花了整整六年,在這六年對經濟重整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
如果銀行體系對不良資產不處理,資本不能重新分配,經濟從泡沫經濟轉型支持新的行業,有競爭力行業轉換的過程是會拖延的,對經濟是不利的。
所以筆者認為中國金融在這個話題下第一個要做到的事情就是處理不良資產時候應該是短痛比長痛要好,要盡快的處理,中國經濟有機會把資本轉向有競爭力的行業,中國經濟才能夠走出現在這樣一個低迷的狀態。這是我對銀行體系的第一個看法。
第二個看法就是整個金融體系的系統風險。因為我們現在不光銀行是不可以倒,現在變得企業都不可以倒,不光是國有企業不可以倒,連開發商民營企業也不可以倒,因為整個信貸體系建立在對國家擔保預期上面,所以我們看到從信託到企業債都是一個不敢有破產,所以碰到問題都是在資金上面,金融體系再重新分配,使得企業能夠維持下去。
在整個國家經濟盈利能力比較差的情況下,完全依賴政府隱性擔保的預期來維持金融體系的操作我是非常危險的。
最後這一步怎麼走出來,中國大企業要破產是不可避免的,中國產能過剩的情況那麼嚴重,如果不是通過破產來解決這個問題的話,這樣拖下去金融資產會越來越差,不賺錢再這樣拖下去他的資產質量越來越差,這是克服系統風險是金融轉型非常關鍵的一步。
整個金融體系以後不依賴於國家隱性擔保,作為最根本的資源來操作這個金融體系。中國金融體系剛剛我聽到關於利潤的問題,銀行利潤是件好事情,所以政府不應該做政治的變動負面影響銀行的利潤。
我覺得這個對話是在中國現有體制的對話,是跟政府的對話,說明銀行體系盈利主要是政府帶來的,不光息差是政府貸款的,從存款的成本到貸款的風險都是政府給的。
整個銀行體系不是市場的機制,後面根本不是政府的擔保。比如說我們的存款實際利息是負的,這麼低價的一個資金來源,如果不是因為有政府隱性擔保的話,存款者是不會把這個錢放到銀行體系,銀行是受到補貼的。
第二是貸款土地企業盈利能力比較差,為什麼能夠大膽的去貸款,也是因為有政府隱性的擔保這樣一個存在,這個息差是比較靠得住。我們金融體系這十年改革之後形成一個公司機制,這是走出去市場經濟的第一步。
現在因為政府隱性的補貼,這個金融體系還沒有完全走向市場,我們金融體系主要還是依靠政府吃飯的行業,我覺得這是以後我們金融怎麼走向,自己靠自己吃飯這一步要走出來,轉型當中這一步不可避免,如果這一步不走出來,以後金融會存在的問題更大。
因為經濟靠隱性擔保吃飯,在貸款上面也是貸給自己,這是一個政治結論的操作辦法,基本分配上面,所以我覺得對經濟轉型是非常不利的。
中國一方面產能過剩是非常嚴重,另外一方面中國有品牌,有技術含量的企業是非常少的,這說明瞭我們的金融體繫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只是對粗放型以量取勝的發展模式起了支持作用。
但在經濟轉型,提高生產力沒有起到一定的作用,這是一個我們值得重視很大的事情。銀行體系不一定看得出來,但是從股市看得出來,股市上看出中國經濟發展不是創造利潤的模式,到今天為止股價更低,我們民營GDP漲了4倍,股價更低,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說明我們在經濟基本分配上面沒有創造明顯的盈利,所以為什麼股價會那麼低。
剛剛說了兩點,第一點是正確對待過去遺留下來的問題,對不良資產不能拖,拖的話會把經濟拖死的。第二點是我們的金融體系不能靠政府吃飯,一定是走向市場,如果不走向市場的話,我們經濟的轉型要走出來是非常困難的。
最後一點是大銀行和小銀行的問題,中國的銀行基本都是大銀行,股份制銀行跟世界其它國家相比也是巨大的。
大銀行在這次金融危機當中是不可倒的機構,不可倒的話就引起了很多問題,一個不可倒的機構裡面,銀行不管是私人擁有的,還是政府擁有的,不是政府的產物,最終是一個依賴政府擔保,在市場上面用別人的錢去賭的機制。
所以這次危機美國有8000多家銀行,但是60%的資產是前十家的大銀行持有的,這次金融危機當中所有大銀行都倒了,如果沒有政府支持都是倒的,但是絕大部分小銀行是不倒的。
這說明大銀行是很風光,出來的人都是拿獎金特別多,特別富有。從全世界其它國家看到經驗大銀行是給員工帶來價值,對股東都是帶來價值,但大銀行的機制是有很大的問題。
中國因為有隱性的擔保這樣一個問題,存款都是朝國有銀行走的,所以國有銀行變的越來越大。中國現在的股份制銀行也是國家隱性擔保,所以它的存在,變的那麼大是跟這個有關的。
在中國的小銀行也是有問題的,地方政府對這些銀行貸款有很大的政治影響,所以中國現在小銀行的資產質量比大銀行還要差,這是筆者個人的看法,小銀行的問題,城商行的問題是很嚴重的。
這次房地產泡沫對二、三線城市影響非常大,這些城市的銀行對當地借貸規模是非常大,中國的城商行問題是非常的嚴重。
所以在中國這個體制裡,大銀行問題也是有,像國外一樣。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革還沒有找到走出去的道路,讓銀行體系能夠良性循環,既不靠政府,自己也不去闖禍這樣一個機制。
在這二十年裡面銀行危機到處都是,泡沫的崩潰到處都是,筆者看到不出問題,房地產泡沫爆了還能夠維持的是兩個地方,一個臺灣,一個香港。
香港在1998年之後房地產價格下降75%,沒有出現一家銀行倒閉,背後主要是兩個原因。
一個原因是房貸是無限制貸款,跟美國不一樣,出現負資產的話一般業主會把房子抵給銀行,所以出現大量的不良貸款。
第二個很重要的是銀行的股東主要是大股東,這一點臺灣跟香港一樣,一個家庭持有的銀行這個錢是它自己的錢,在泡沫的時候,一般人是很難控制自己的,特別銀行體系出現泡沫帶來後果不是個人的後果,美國銀行裡面很多人都是很聰明的,為什麼會介入證券化房貸市場呢,主要是賭一把短期會帶來盈利,對銀行管理層是有好處的。
所以它這個行為是跟股東結構有關的,這是現在銀行體系,最佳銀行的結構是家庭式的銀行是值得考慮的事情。
在臺灣、香港房價掉那麼多的情況下基本沒有影響,雖然說有盈利的能力,但是沒有破產,自己的錢到外面去賭的時候想的比較多,說明瞭這是值得學習的地方。
以後銀行怎麼搞,最終一定是股東跟政府的利益,跟管理層的利益一定要一致,如果不一致的話出問題是很難控制,我們現在經濟都比較悲觀,大家都在尋找增長點,現在談人口紅利、城市化,這說明尋找增長點都希望水漲船高,通過水漲船高解決我們的問題。
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有兩點,一點中國水漲船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等待是非常危險的策略,對企業和銀行都是非常不利的。
中國銀行過去20%多的增長是過去了,我們漸漸走向10%,或者比10%更低的狀態,這以後會變成一個常態,這是應該值得我們重視的一件事情。
第二中國增長的潛力還是有的,因為中國人均資產6000美金,跟發達國家相比,發達國家是4到5萬美金,韓國都是2萬美金,向比較低的。
政府機構投的時候往往問的問題是你說有增長,增長在哪裡,政府在探討增長在哪裡這種思維方式對經濟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因為它還是想希望通過政府的投資來發展經濟,這個市場的經濟通過價格體系找到最佳的答案,生產力上升是通過資本分配的優化來達到的。
從這方面來說中國以後的經濟發展需要政府退一步,這個過程當中金融跟政府的發展模式是聯繫在一起的,中國現在的經濟發展國有投資20%的GDP,房地產今年應該是17%到15%,加起來40%的GDP都是政府主導。
所以這樣一個經濟在某個時間段是有效的,但是在經濟基礎設施和房子基本造好的情況下,這樣一個發展模式是有很大的問題,金融改革跟經濟模式、發展模式的轉型是相輔相成的。
過去金融是支持政府投資,基礎設施房地產和製造業所是大宗商品的製造業向化工、鋼鐵,以後的經濟是要多元化,要細分,公司的盈利要考慮的非常週到,它不是一個粗放型的經濟。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經濟唯一的出路就是走向市場,政府要往後退一步,如果中國政府往後退一步基本分配走向市場,其中關鍵的一步就是銀行在基本分配上面要市場化,如果我們走到這一步的話,中國經濟以後保持7%的增長是有可能的,保持7%的增長每十年增加1倍,中國今年經濟8萬億的規模下面,每十年增加1倍的話,中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是比較短暫的時間能夠達到的,這是一個很美好的未來。
現在很多人都很悲觀,都說看不到增長,筆者認為中國的未來是非常好的,這個好的未來要達到的話要有新的思考方式,需要政府退一步,金融走到前面,如果走出這兩步,15年不光是走向小康社會,中國有可能走向全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来源:BWCHINESE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