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中」不是中國


很多人都認為,「中醫」是中國醫學或者是中國大夫的意思,其實不然,「中醫」的「中」在古代是「尚中」和「中和」的意思。

「中」是中國古代哲學裡的一個著名概念。老子說:「致虛,恆也;守中,篤也。」這裡的「中」就是指心境。《管子·內業》「定心在中」以及「正心在中」等,這裡的「中」都是形容心境達到了定、正、靜的狀態。莊子在《人間世》中還提出了「養中」學說:「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養中,至矣。」《禮記·中庸》也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而「中醫」的「中」字正是源於這些思想。古代的醫學理論認為,人體的陰陽保持中和才會取得平衡,不會生病。若陰陽失衡,則疾病必來。中醫大夫有「持中守一而醫百病」的說法,身體若無陽燥,又不陰虛,一直保持中和之氣,就會百病全無。

《漢書·藝文志》:「有病不治,常得中醫。」這說明「中醫」一詞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就已經出現了,那時候,西醫還沒有成為氣候,更別說傳入中國了。西醫傳入中國,是明朝末年的事情了,「中藥」一詞的出現,與西醫的傳入有很大關係,倒是實情。因為在西醫傳入中國以前,中國所有的醫學典籍中都沒有「中藥」一說,人們把「中藥」不是稱為「本草」,就是稱為「藥」,這一點,我們從《神農本草經》以及《本草綱目》等醫學書籍中都能看得出來。就連《說文解字》對藥解釋時,也說:「藥,治病草也,從草。」這說明,即使後來有了動物藥、礦物藥,但「藥」稱「本草」的說法一直沒有變。

直到20世紀20年代,中國的一些大城市出現了中西藥互相鼎立和並存的局面,人們才將「本草」稱為「中藥」,以明顯區別於「西藥」。所以說,「中藥」一詞與西醫的傳入有很大關係,而「中醫」一詞是中國固有的,與西醫的傳入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



来源:當代健康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