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不少朋友會跟我一樣,在看到漢代歌謠「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之後,產生一種幻想的奢望:若是能穿越時空,去漢朝親耳聆聽匡衡講解《詩經》,該多好!
什麼是「解人頤」呢?唐代著名學者顏師古在給《漢書》作註解時,引用如淳的話說:「使人笑不能止也。」匡衡講解《詩經》,能讓聽者大笑不能止。這不能不令人感到好奇。再加上,匡衡,就是曾經幹過鑿壁偷光之事的那個傢伙。《漢書》本傳說他「……衡好學,家貧,庸作以供資用」;《西京雜記》除了記載他「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的事跡外,還說匡衡給隔壁大戶文不識打工不要工錢,只要求允許他遍讀其家藏書。總之,這匡衡是經過一番苦讀,成為了一個有大學問的人。
遺憾的是,我們不但無法親耳聆聽匡衡講解《詩經》,就連他講解的文字,今天也無法看到。匡衡沒有留下任何研究《詩經》的文章或著作。
就像一句俗話所說的,跑掉的魚總是大的。無法兌現的好奇,是最能誘惑人、折磨人的。
受誘惑、折磨許久,我終於忍無可忍,今天下午,在家裡仔細閱讀了一遍《漢書·匡衡傳》,企圖從中尋覓到些許信息,一窺匡衡當年講解《詩經》的風采。
閱讀的結果,有些失望:聽匡衡講解《詩經》,似乎不是一件多麼有趣的事情。
匡衡在策論考試時因為成績不理想,只封了個太常掌故的職位,很快被調到外地做了平原(今山東德州)文學。因為匡衡是有名的學者,不少人上書朝廷,說匡衡的經學修養當世無雙,希望能把他留在京城做官,以便後學隨時請教。皇帝下令太子太傅蕭望之、少府梁丘賀對匡衡進行面試,結果,「衡對《詩》諸大義,其對深美」。蕭望之於是向皇帝報告,稱讚匡衡「經學精習,說有師道」。可是,漢宣帝對儒者不感興趣,還是讓他回到平原職位上去了。從蕭望之對匡衡的評語看,匡衡講解《詩經》有兩個特點:一是繼承了前人說法,二是側重大義闡釋。
繼承前人說法,大約可以表明他的講解是合乎學術規範的,但同時也透露出,他的講解可能不是新意迭出、妙趣橫生類型,聽起來會有些枯燥。這裡我們更關心的是,匡衡是怎樣講解《詩經》大義的。
匡衡完整講解《詩經》情況,雖然沒有文字記載,但是,他在幾篇奏疏中多次引用《詩經》的詩句,並且有所講解。這些材料,多少能反映出匡衡是怎樣解讀《詩經》的。請看:
1. 臣考《國風》之詩,《周南》《召南》被賢聖之化深,故篤於行而廉於色。鄭伯好勇,而國人暴虎;秦穆貴信,而士多從死;陳夫人好巫,而民淫祀;晉侯好儉,而民蓄聚;太王躬仁,邠國貴恕。由此觀之,治天下者,審所上而已。
2. 宜遂減宮室之度,省靡麗之飾,考制度,修外內,近忠正,遠巧佞,放《鄭》《衛》,進《雅》《頌》,舉異材,開直言,任溫良之人,退刻薄之吏……。
3. 其《詩》曰:「念我皇祖,陟降廷止。」言成王常思祖考之業,而鬼神祐助其治也。
4. 願陛下詳覽統業之事,留神於遵制揚功,以定群下之心。《大雅》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5. 陛下聖德純備,莫不修正,則天下無為而治。《詩》云:「於以四方,克定厥家。」
6. 《詩》云「煢煢在疚」,言成王喪畢思慕,意氣未能平也,蓋所以就文武之業,崇大化之本也。
7. 孔子論《詩》以《關雎》為始,言太上者民之父母,後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則無以奉神靈之統而理萬物之宜。故《詩》曰:「窈窕淑女,君子好仇。」言能致其貞淑,不二其操……。
8. 孔子曰:「德儀可尊,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像之。」《大雅》云:「敬慎威儀,惟民之則。」
從這些材料可以看出,匡衡講解《詩經》,就是「毛詩」路數,即把《詩經》當成儒家政治學讀本、中宣部文件,而不是民歌、情歌。
如此一來,聽匡衡講《詩經》,就有點像聽「三講」、「保先」報告了。
匡衡這種路數講《詩經》,竟然能夠讓漢朝人聽得很開心,說明他口才了得。大概,匡衡其人的聲音、相貌,也是相當不錯的,屬於悅耳、悅目一類情況。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