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祖師
20世紀80年代,以金庸、梁羽生等人為代表的新派武俠小說如潮水般湧入中國大陸,其中幾乎無一不提到少林派,並將其與武當派分別奉為僧、道的武學正宗,這讓民間形成了「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印象。有正宗就有聖地——以河南嵩山少林寺為主,福建南少林(現已不存在)為輔;有聖地就有聖人,在新派武俠小說中,少林武術的創始人是一個名叫達摩的印度和尚。
然而有趣的是,中國佛教史上有名的高僧幾乎都在正史中有稽可考,但達摩是個例外,他的來龍去脈撲朔迷離,是不是與少林寺有關還有待考證,更遑論是少林武術的鼻祖了。
達摩是誰?
去過嵩山少林寺的人都知道那裡有個達摩洞。據說達摩當初在此地修煉,由於面壁時間過長,至今還可以看到達摩反映在石壁上的影像。這個說法當然有些超現實主義,我們姑且把它當作一種象徵意義。
達摩又稱「達磨」「菩提達摩」,被中國佛教禪宗當作開山祖師。但是,達摩是誰,生於何方止於何地、何時,卻說法不一。
元代僧人覺岸的《釋氏稽古略》及梁代釋慧皎的《高僧傳》上說他是南天竺人。《釋氏稽古略》上明確地說他是「西天二十八祖,東土初祖菩提達摩者,南天竺國香至王第三子,名剎帝利」。另一種說法認為他是波斯人,北魏人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中說:「時有西域沙門菩提達摩者,波斯國胡人也,起自荒裔,來游中土。」以上三本書都是佛教研究的重要文獻,但記載卻相差甚遠。南天竺相當於現在的印度,波斯相當於現在的伊朗,達摩究竟是印度人還是伊朗人?這是一樁無頭公案。
達摩是什麼時候來到中國的,也是一個無頭案。目前較為流行的說法有520年、526年、527年三種,它們分別出自《釋氏稽古略》《景德傳燈錄》《佛祖統記》。我們本來可以從中任選一種,但是,《景德傳燈錄》中又說「(達摩)太和十九年丙辰歲十月五日乃端居而逝。」而南北朝時期用過「太和」這一年號的只有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九年是495年。這樣,矛盾就出來了:一個已經在495年去世的人,如何到了520年(或526年、527年)又來到了中國?這除非是仙話。
達摩是哪一年去世的?這也很難確定。
除了上面提到的北魏太和十九年以外,還有528年、534年、536年、537年等幾種說法,它們分別出自《釋氏稽古略》《續高僧傳》《舊唐書》。
達摩來華後到過少林寺嗎?答案撲朔迷離。
根據《舊唐書·方伎傳》記載:「後魏末有僧達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護國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雲自釋迦相傳,有衣缽為記,世相付授。達摩赍衣缽航海而來,至要,詣武帝。帝問以有為之事,達摩不悅,乃之魏,隱於嵩山少林寺,遇毒而卒。其年魏使宋雲於蔥嶺回見之,門徒發其墓,但有履而已。」
根據這段記載,我們大致可以看到達摩來中土後的活動路線:達摩來中國以後先到了南朝的梁帝國,並且與梁武帝蕭衍有過一面之緣。蕭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曾三次捨身寺院,而且親自召開無遮大會,親自說法。然而,他對佛教的觀點與達摩有非常大的差異,所以兩人談得很不投機。之後,達摩渡江北上,到了北朝的北魏帝國,並隱居於嵩山少林寺。
《舊唐書》的作者是誰,目前尚存在爭論,通常的說法是五代時期後晉的劉昫。劉昫生活的時代距達摩所生活的時代達四百多年之久,而之前提及達摩其人的《洛陽伽藍記》《高僧傳》《續高僧傳》中,均未提及達摩曾經到過少林寺一事,所以《舊唐書》中的說法值得懷疑。
在《舊唐書》之後,成書於北宋真宗景德年間(1004—1007年)的《景德傳燈錄》,再一次提到達摩曾「寓止於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居端而逝」。然而,按照該書另一處的記載,達摩於495年逝世,而少林寺在次年,即太和二十年(496年)才建成。在一本書中存在如此明顯的漏洞,那麼,書中所提及的達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的事就很值得懷疑了。正是積於此,有學者認為,達摩和少林寺以及少林武術都沒有什麼關係。
倘若說達摩未去過少林寺,少林寺卻有許多與達摩有關的遺蹟、遺物,如千佛殿前的「達摩亭」、天王殿西北的「一葦渡江」石像、少室山腳下的「達摩庵」、少室山頂上的「達摩洞」、「面壁石」等,這又如何解釋呢?唯一說得通的解釋是,達摩確實曾經在少林寺建立之前到少室山修行過,因此後來的《舊唐書》等書把後事加諸前人頭上,說達摩「寓止於少林寺」。這就像史書中把剛出生的劉邦稱作「太祖」是一個道理。
達摩與少林寺武術有關嗎?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術又源自何方?這一問題自明清以來就爭論不休,其中以達摩或少林初祖跋陀創造兩種說法流傳最廣。
我們姑且以為達摩確實到過少林寺,那麼,他與少林寺武術有什麼淵源嗎?也沒有。因為《洛陽伽藍記》《高僧傳》《續高僧傳》,以及《舊唐書》《景德傳燈錄》等一大批史書中,均沒有提到達摩與少林武術有關。真正把達摩與少林武術聯繫在一起的,是一部名叫《易筋經》的武學著作。該書收錄了兩篇富有神話色彩的序,作者據說是唐初名將李靖和南宋名將牛皋。這兩篇序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話說達摩面壁九年圓寂後屍解,即登仙,提著一隻芒鞋奔行於「西天」,即蔥嶺之中。後來,其面壁處開始破損,少林寺僧重修時發現一個石箱子,寺僧慧可將封在石箱上的膠烤開後,發現內有兩本書,一本是《洗髓經》,另一本就是《易筋經》,兩書均以梵文寫就。慧可拿走了《洗髓經》,其他僧人拿走了《易筋經》。僧人們將《易筋經》譯出一小部分,發現這是一本武學著作,又是達摩老祖的遺物,於是便照著練了起來。後來有一個名叫般剌密諦的天竺僧人將《易筋經》全部譯出,輾轉傳給隋末唐初「風塵三俠」中的虯髯客,虯髯客又傳給其義妹夫李靖。李靖去世後數百年,這本書又神話般地傳到一個老和尚的手裡。老和尚自稱是抗金名將岳飛的老師,他把這部奇書又傳給了牛皋。老和尚為什麼不把此書傳岳飛呢?據說是因為他早就看出岳飛「名雖成,志難竟」,這顯然是指岳飛被奸人秦檜害死之事。但是,牛皋最後也是被秦檜派人毒死的。牛、岳同樣的結局,傳牛卻不傳岳,似乎說不過去。再說虯髯客不過是一個傳奇故事中的人物,歷史上並無其人。因此,這篇序言毫無說服力。
近代的研究結果認為,把武術帶到少林寺併發揚光大的是少林寺的第二任主持稠禪師。稠禪師又名僧稠,祖籍河北昌黎。
稠禪師在三十三歲或者之後來到少林寺,時間約在北魏宣武帝延昌年間(512年)。根據文獻和實物的相互印證,稠禪師少年時期在另一所有大量武僧活動的佛教寺院——鄴下寺院(遺址在現河南省安陽縣善應鎮境內)修行。鄴下寺院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有文獻可考的寺院,這也就是說,稠禪師是「帶藝進寺」。當時少林寺的方丈是高僧跋陀,在他主持之時,少林寺的文獻中沒有任何與武術有關的記載,由此可以判斷,稠禪師應該是少林寺最早的武僧。稠禪師接任主持少林寺後,少林寺習武風氣漸濃,並逐漸發展,在特定的社會歷史環境和條件下,形成了精湛而豐富的少林武功。據考證,聞名天下的「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之事中的第一僧——少林寺主持志操法師,原先就是鄴下清雲寺的著名武僧。
稠禪師謝世後,骨灰一分為二,分別存於登封少林寺和安陽雲門寺,也證明了稠禪師入少林寺之前與安陽寺院有很深的淵源。所以說,少林武術的源頭應在河南省安陽市的鄴下寺院,與達摩沒有關係。
来源:歷史春秋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