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鼓樓
鼓樓是北京城中軸線上的著名古建築之一。此樓翹角飛檐,氣勢雄渾。來到地安門外,遠遠地就可以望見它那聳入雲表的巨大樓身。一一九八四年三月問,萬餘根杉槁拔地而起,從四面將鼓樓緊緊「箍」住,開始了規模空前的修繕工程。查近人震鈞的「天咫偶聞」,有清朝光緒二十年修樓的記載。可知從那時起直到現在,鼓樓又已經矗立了九十一個春秋了。
鼓樓始建於元初,舊名「齊政樓」。地址在舊鼓樓大街南口一帶,其建築規模與今略同。明成祖朱棣營建北京時,皇宮位置東移,鼓樓隨之東遷。我們今天看到的鼓樓,乃是當年在元代「中心閣」的舊址上,仿照原來的法式重新修建起來的。
鼓樓的功用在於擊鼓報時,它的神經中樞是一套測時準確的銅壺滴漏系統。細分則為四大部分:一曰「天地」、二曰「平水」、三曰「萬分」、四曰「收水」,整體安放在樓上的「漏壺室」中。壺前立一鐃神,張臂執鐃作欲擊狀。待至壺水一盡,雙鐃立時擊響,不爽毫釐。其後,同時擊響的二十四面更鼓則總匯成驚天動地的巨大鼓聲。據記載:鼓樓每「擊鼓一通,聲聞遐邇」。尤在冬日夜深之時,寒星閃爍,萬籟無聲,高樓鼓聲,響徹九霄,更增添了古城的肅穆和威嚴。
鼓樓擊鼓自有規矩。初鼓准響在戌正時分(晚八時整),擊鼓十三下作為起時,稱作「定更」。以後每過一時辰擊鼓一次,軍民作息皆以鼓聲為度。百官上朝亦從鼓聲,大約是三鼓即起,四鼓候於朝門之外,時至五鼓,午門大開,官員魚貫入朝奏事。待到晨風徐起,朝暾漸紅,霞光中傳來亢亮的鐘聲,鼓樓報時才暫告結束。
北京鼓樓
據傳鼓樓的漏壺原係宋代開封故物。四壺皆以精銅為之,外鐫籀文,製作極為精巧。宋亡,運來大都。可惜的是,明朝以後,壺鼓皆已不知去向,在夜間改以燃香計時,並另換了一面絕大的皮鼓。一九○○年八國聯軍入都後,鼓樓備遭凌慘,皮鼓的一角亦被洋兵用刺刀捅破。但其音色未減,擊鼓報時仍夜夜不停。直到民國初年,仍能聽到它那深沉的鼓聲。後來社會進步,鐘錶日漸普及,鼓樓才成了名符其實的「歷史文物」。
中國自前清道咸以來,歷經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甲午、庚子多次事變,割地喪師,國難深重。北京人對此體會尤深。一九二二年秋,在鼓樓改為「京兆通俗教育館」後,當時的京兆尹薛篤弼為使民眾不忘國恥,曾一度易樓名為「明恥樓」;並在樓內採取陳列模型的辦法,逼真地再現了中國民眾在甲午、庚子諸役中前仆後繼,反抗外侮的壯烈情景。一九二五年「五卅慘案」發生後,反帝怒潮席捲了整個北京。「明恥樓」中亦增添了與之有關的展覽內容。不久,新任京兆尹李謙六以為古蹟不可擅改,仍易樓名為「齊政樓」。但北京人民出於多年的習慣,卻始終祖輩相沿地稱它為「鼓樓」,它的正名倒鮮為人知了。
北京鼓樓
鼓樓高達十五丈,重檐三層,樓勢突兀,極富民族風格的建築格調,為古都增添了極大的光彩。故而每次修樓,都成為使北京人引為自豪的一件大事。修樓工程亦極浩繁。「光緒二十年重修鼓樓,其架自地至樓脊,高三十丈,寬十餘丈。層層皮木,凡數十層,層百許根。高可入雲,數丈之材,渺如釵股。自卞望之,目眩竟不知其何從結構也」。(天咫偶聞卷十)
這次鼓樓挑頂大修時,為不影響樓下交通,工人們一反常例,採取了懸空支架的結構方法。一萬五千根杉槁層層托架,縱橫交錯,變化無窮。據說,就在搭建腳手架的時候,一應緊要之處已都被錄相存檔。另據報導,為了還原出一個完整的鼓樓,有關部門先已將樓體各部逐一拍照,因而在修繕工程中,無論從挑頂,置換角梁到油漆彩畫,都能做到完全吻合,絲毫不差。
鼓樓的修繕工程已於一九八五年七月全部告竣。有關部門介紹說,鼓樓修繕後,其平座殿堂將被闢為「鐘鼓樓地區歷史沿革和民風民俗展覽館」,並在樓上重新陳設經過複製的更鼓和銅壺滴漏。同時,還將在樓後恢復當年那種雜貨充陳,兼有各種遊藝和風味小吃的傳統集市。屆時登樓俯瞰,將會別具.一番情趣。因為人們看到的已不再是封建時代曾被人稱作「前朝後市」的那種暫時的繁榮,而是中華騰飛的空前盛世丁。
来源:中國地名文化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