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建設、民生建設的成果統計擅長玩弄數字,最好的辦法是讓數字回歸常識。保障房數字注水,有必要擠干水分,否則我們只能將在幻想中等待民生社會的到來。
11月10日,住建部公布新建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開工任務超額完成。三天後,住建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數據中存在約1/3的「挖坑待建」情況,為此住建部下發通知,要求此類房屋年底前務必完成地基結構的施工,對於僅是搭建施工現場圍護設施,或僅是開挖基坑的,不計入已開工的項目和套數。按照住建部釐定的統計標準,在全年度下達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地方政府至少做到1/3澆筑地基、1/3超出正負零(即超出地面)、1/3主體結構完工。如此一來,保障房開工率下降三分之一。
數字下降比玩弄數字要好得多。保障房開工率注水,使鋼鐵、水泥、家電等相關行業的數據全部失真,產業規劃部門只好對著虛假數據玩沙盤推演。
住建部的力量無法監管注水數據。10月27日,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回答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的委員提問,指出「十二五」3600萬套保障房,由各地上報數據統計匯總而來,經十來個部門共同研究後,由國務院採納、人代會通過。各地上報數據的背景是,為了政績、覬覦中央財政補貼,寧可多報、絕不少報。
住建部監管不可能到位。據姜偉新稱,「從今年4月起,住建部在住房保障司20多人之外抽調50多人,一個省兩個人蹲在那裡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看,看1000萬套房開了沒有,看590萬套今年能夠真正竣工投入使用多少,當然還要看質量」——一個省兩個人是滄海一粟,這兩個人還必須是銅牆鐵壁才能抵擋住各種遊說力量。把一省的保障房建設監管繫於兩個人身上,十分不靠譜。最好的辦法是信息公開後由當民眾監管、舉報,通過衛星系統實時監控每個保障房工程的開工建設情況。對於大言濫報的地方官,記入政績污點。
大規模保障房建設遭遇資金難題。根據住建部測算,按照全部結構完工口徑計算,2011年開建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所需全部投資約為1.3萬億元,假設我國的CPI增速為零,3600萬套保障房最少需要資金4.68萬億元人民幣,約相當於2010年GDP總量的十二分之一,超過了政府對教育的投入,絕不是個小數目。其中中央政府在1.3萬億中佔據1709億元左右,約佔13%,其他87%的資金都要靠地方政府投入。
2012年地方政府的保障房投入將達到高峰,地方政府斷無如此巨大的財力投入保障房建設。
2010年全年,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開工量為590萬套,按照兩年半的建設週期,需要結轉到2011年,而住建部保守估計,2011年全年在建的保障性住房實際為1590萬套。住建部保守預估在2011年能夠投入使用的保障性住房,約為300萬套左右,這也就意味著有1290萬套結轉到2012年。再加上2012年繼續以此口徑統計的1/3超出正負零、1/3主體結構完工,這樣處在最大投資量階段的建設工程,恐怕將達到1500萬套以上,地方政府必須拿出2萬億不到的資金,這對於地方財政是跨不過去的高門檻。目前很多地方財政失去土地財政的支撐,已經捉襟見肘。靠發行地方債與銀行信貸,顯然不是好辦法。
與其大干快上,在開工率與峻工率上注水,不如轉而低調務實,將實實在在峻工的保障房分配到亟需住房尊嚴的中低收入階層手中,而不是貪婪的地方官員手中,與低效的國企集資房手中。那不叫民生保障工程,而是打著民生的權貴攫取工程。
住建部已經提醒2012年保障房的開工數量有可能調整,姜偉新多次在住建系統內部會議上向屬下強調,根據實際情況,2012年的保障性住房開工套數指標,有可能進行調整,可能略低於2011年的1000萬套指標。
最後,解決住房資金不足,通過金融與制度創新比通過政策性貸款要好得多,後者是貸款的同義詰。以上海為例,沒有通過國企集資建房搞特權房,而是降低保障房入住門檻,相應提高房價或者租金價格,以市場價九價、先支付一半房價的方式,滿足中產階層的需要,收回部分資金投入新一輪的保障房運作。這樣的金融創新比一味依靠土地、依靠稅費要好得多。
不要說3600萬套保障房,哪怕只有2000萬套,在三年內如期峻工,解決起碼7000萬人左右的住房難題,固定資產投資還能保持一定增速。以制度改進的方式分配到了中低收入階層手中,就是功德無量之事,比3600萬套的大躍進好得太多。
来源:國際財經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