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媒體看中國:籃球.友誼.拳腳.新聞(圖)



八一火箭隊和美國喬治城大學籃球隊在8月18日比賽中發生毆鬥

《華盛頓郵報》的訂戶星期五醒來出門拿到報紙,赫然看到頭版頭條配有大幅照片的新聞是:「‘友誼比賽’以混戰告終。」

與此同時,美國副總統拜登對中國的訪問、以及拜登跟中國內定的下一代領導人、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會談的新聞,只能屈居該報國內國際新聞第22版。拜登與習近平新聞所配的照片尺寸,只有頭版八一火箭隊與喬治敦大學隊混戰照片的四分之一。

另外,在華盛頓郵報國內國際新聞第22版的頭版頭條新聞的另頁上,還有一幅八一隊跟喬治敦大學隊混戰的照片,尺寸是拜登/習近平照片的四倍。這也就是說,就新聞圖片篇幅來說,中美兩國籃球隊鬥毆的篇幅,是8倍於中美兩國領導人相互伸手禮讓的照片。

*《華盛頓郵報》的新聞眼*

在美國,《華盛頓郵報》可以說是屈指可數的大報,高檔報紙。《華盛頓郵報》的最輝煌的時刻,大概就是在1970年代中以記者窮追不舍刨根問底的調查創造了歷史,導致當時的總統尼克松被迫辭職,黯然下臺。那是美國歷史上唯一的總統辭職。

自那時以來,《華盛頓郵報》一直保持著高檔大報的美譽。在美國做記者能夠到《華盛頓郵報》當記者可以說是莫大的榮譽。

然而,跟中國國內報紙在禁令之下沒有報導的做法相比,《華盛頓郵報》如此高調報導中美籃球隊鬥毆,這種新聞處理方式或許會讓那些對西方媒體持批評態度的人感到又得到了一個生動的例證,證明西方新聞媒體確實是更注重「人咬狗」的新聞,傾向於突出強調異常、反常、怪異,而忽略真正的重大新聞。

毫無疑問,在美國副總統訪華期間,中美兩國兩支籃球隊為了宣傳友誼而進行的比賽以拳腳相加的混戰告終已經成為國際新聞。星期五美國東部時間下午三點、中國北京時間星期六凌晨三點,查谷歌英文新聞,可以看到1153條;日文相關新聞有16條,法文相關新聞17條。

美國媒體注重這條新聞很容易理解。而《華盛頓郵報》特別注重這條新聞更是可以理解,因為喬治敦大學隊就來自首都華盛頓。《華盛頓郵報》不但在頭版報導這條新聞,還在體育版發表了體育版一位專欄撰稿人的評論。

通過《華盛頓郵報》對這次事件的報導,讀者得以窺見美國的一流報紙的記者到底是什麼水平,美國一流報紙的記者如何報導新聞,美國報紙體育版專欄撰稿人如何寫文章。

*缺乏對比很可惜*

非常可惜的是,對八一火箭隊和喬治敦大學隊友誼賽變成鬥毆的鬧劇,中國的新聞媒體沒能對中國公眾所關注、至少是很感興趣的這一新聞進行報導,讀者無從對比欣賞中美最好的報紙新聞報導的異同。關心這一新聞事件的中國公眾假如不能讀外語報導,就只能通過網際網路看到一些簡短的、情緒化的中文言論。

在中國用戶眾多的新浪微博上,網友zs勇哥說,「無語,(八一隊)水平不高,打架很在行。」

同在新浪微博上,網友李映紅說:「昨晚美國喬治敦大學與八一男子籃球隊的比賽上演全武行。從BBC(英國廣播公司)選用的鏡頭,感覺還是八一隊佔便宜了。。。不過更有可能的是西方媒體惡人先告狀。」

在海外的華人當中,對八一火箭隊和喬治敦大學隊鬥毆的評論也大同小異。例如,在「北美華人e網」上的如下兩則留言:

「裁判給了81隊57個罰球,對方15個,人家急了也正常。不過57個罰球一共才得64分,剛跟人家打平。反正我覺得是人都丟光了....如果去國內籃球論壇看看,就知道八一隊打架是有傳統的了。」

「判罰不公就打人啊,不管什麼原因,八一隊在自己地盤上被打才丟人呢,反擊的好。」

*《華盛頓郵報》的報導*

在美國副總統與中國國家副主席會談期間,在兩國領導人聲言要加強兩國關係之際,八一隊與喬治敦大學隊的友誼賽在拳腳相加中,在中國觀眾對美國隊投擲裝滿水的水瓶中告終。

在頭版頭條的報導中,《華盛頓郵報》駐北京記者吉恩·王循規蹈矩、有板有眼、平鋪直敘地如此報導:

「喬治敦大學男子籃球隊一開始的中國友誼之行星期四晚上變成了暴力衝突。該校與中國一個專業俱樂部籃球隊的表演賽惡變為隊員全體上陣的鬥毆混戰,有些球員相互拳擊,有人扔椅子,喬治敦大學隊員和教練前往更衣室的時候,有觀眾向他們扔依然裝滿水的水瓶。」

「在這場鬥毆發生的一天之間,正在北京、對中國進行為期四天訪問跟中國領導人討論兩國經濟關係的拜登副總統在奧林匹克運動中心觀看了喬治敦大學隊跟另一個中國專業俱樂部隊的比賽。喬治敦隊贏得了那場比賽。那場比賽平安結束。」

「美國國務院一位官員和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一位發言人分別稱這次鬥毆混戰是‘不幸的。’」

「美國國務院一位沒有得到授權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我們期待這種交流活動促進良好的體育精神,加強美國跟中國人民對人民的接觸。’」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王保東在一通電子郵件中說,‘我們相信比賽組織者和雙方球隊將適當處理這個問題,這些比賽所意圖代表的體育精神和人民對人民的友誼將會勝出。’」

隨同喬治敦大學隊到中國的還有該大學校長以及體育部主任。《華盛頓郵報》記者吉恩·王報導說,喬治敦大學一位發言人說,他們當下都沒有聲明要發表。而八一隊也沒有立即發表聲明。「但隨著兩隊混戰的消息在中國的社交網路上傳開,很多中國人責備八一火箭隊球員越過了合法的肢體碰撞與賴皮行為之間的界限。」(Many citizens chided Rockets players for crossing the line between physical play and unsportsmanlike conduct.)

*《華盛頓郵報》的專欄文章*

與吉恩·王循規蹈矩的正規報導相比,《華盛頓郵報》體育版專欄撰稿人薩利·詹金斯的文章就顯得活潑、潑辣多了。她的文章題目是,「喬治敦大學隊在中國遭遇原因未明的火花引起燃燒的局面。」文章說:

「在中國,根本就沒有什麼純粹的表演賽。所有的體育賽事都有政治意味。(喬治敦大學籃球隊教練)約翰·湯普森顯然明白這一點。湯普森近來沒有得到過本年度最佳教練獎,但他應當得到外交獎,另外,顯然還應當得到安全獎章,以獎勵他(恰當)處理了在北京的喬治敦大學球員全體上陣鬥毆、椅子亂飛的文化交流。」

在用一段文字大致講述了雙方球員拳腳相加大打出手、在場的中國保安人員顯然是無能或不願控制局面的混亂場景之後,詹金斯繼續寫道:

「在這一片混亂中,湯普森居然保持了清醒。他居然把他的球員們聚攏起來。他居然把他們帶出比賽現場,進入更衣室,然後上了大巴。他說,‘我們得離開這地方。’」

「在紐約隊和底特律隊之間,或者在杜克大學隊和馬里蘭大學隊之間,球員全體上陣鬥毆是一回事,在中國鬥毆則是另外一回事。在中國,這種事情事關重大,尤其是這個星期拜登副總統在訪問中國,跟中國領導人討論美中這兩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

「喬治敦隊和八一火箭隊在球場上的發生的事情將被解讀為重大國際事件。這是因為有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這就是體育和政治在中國是難解難分的。中國的體育項目高度制度化,粗野,甚至野蠻,直接表現出民族主義。這是否造成了鬥毆?我們將永遠也不會確切地知道。但鬥毆就是發身在這地方的文化中。」

「任何一個目睹北京奧運會的人都明白,體育在中國在多大程度上是表現政府的野心和聲望追求。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中國大張旗鼓地宣揚了自己在各方面的全球性抱負,從體育場的建築,到對政治異議人士的壓制,到不容忍集會示威。」

「到底是誰,到底是什麼事情挑起了這場鬥毆?我們永遠也不會完全知道。很可能喬治敦大學隊也負有同樣的責任。」

「但湯普森給那火爆的場面來了個釜底抽薪,絕對功勞巨大。他不僅把自己的球隊帶出了比賽場,直接上了大巴返回飯店,而且還迅速發表了一項聲明。聲明雖然拒絕作出道歉,但措辭如此紳士風度,以至於讓人都不好意思討論過錯歸誰的問題。」

「他的聲明說,‘今天晚上,兩支很好的球隊進行了一場競爭激烈的比賽。不幸的是,比賽因兩隊發生了激烈的衝撞而結束。我們真誠地為發生這種局面表示遺憾。我們依然感激我們的學生運動員得到這樣的一個機會在中國參加他們所摯愛的體育活動,同時加強他們對我們喬治敦大學所尊重和讚揚的國家中國的理解。’」

最後,詹金斯以幽默的筆調,為她一路嚴肅的專欄文章收尾:

「(喬治敦大學籃球隊教練)湯普森的這個聲明簡直是為美國國務院代勞了。他在聲明只是沒有說‘在全球動盪的形勢下合作的重要性’之類的(廢話一般的外交套)話。但我們將難免要問,這場鬥毆所暴露的僅僅是兩支球隊之間帶火氣的競爭嗎?」

*《紐約時報》報導中國運動員*

星期四晚上北京發生的事情,不是中國隊第一次與來訪的外國隊發生鬥毆。在2010年10月12日,中國男籃與巴西男籃比賽,也發生鬥毆。

這也不是八一火箭隊第一次與另一個球隊發生鬥毆。八一隊在中國以動輒鬥毆出名,以至於中國國家隊隊員朱芳雨說,八一隊進不了球就打架。

《華盛頓郵報》專欄撰稿人詹金斯星期五在其專欄中簡短地提到了中國籃球運動員的成長和訓練環境,指出他們常常是要忍受教練的打罵。

美國另一家大報《紐約時報》在報導喬治敦大學隊在中國不同尋常的經歷的同時,配發另一篇長篇報導。

在介紹中國男籃運動員不理想的訓練成長環境的同時,《紐約時報》也報導了中國運動員當中的一個正向趨勢。這篇長篇報導的題目是:「對體制說不。」副標題是:「中國運動員一度是追求愛國榮耀的順從的大使,但現在他們開始揭露虐待,挑戰剝削,拒絕政府干預。」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