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恐增罹患7癌風險 美國醫務總監籲「致癌警語」(圖)


飲酒 酒駕 喝酒 酒
美國公共衛生署長莫西(Vivek Murthy)1月3日發表聲明,飲酒會增加罹患乳癌、大腸癌和肝癌等7種癌症的機率,呼籲政府跟業者在酒精飲料上標註致癌風險警語。(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5年1月4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姿綜合報導)美國公共衛生署長莫西(Vivek Murthy)3日發表聲明,飲酒會增加罹患乳癌、大腸癌和肝癌等7種癌症的機率,呼籲政府跟業者在酒精飲料上標註致癌風險警語,引發熱議。

美國醫務總監警告  飲酒恐增罹患7癌風險

路透社報導,莫西稱美國每年約10萬人因酒精罹癌,其中包含2萬多名癌症死亡個案,但大眾對酒精危害的意識不足,而大多數美國消費者並未意識到這點。

莫西的辦公室在最新報告中表示:「酒精攝取是美國人罹患可預防癌症的第三大原因,僅次於菸草和肥胖。」

報告強調,無論飲用何種酒,對健康構成的風險都一樣。

莫西的建議震撼市場,包括海尼根(Heineken)、生產百威啤酒的安海斯-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等酒類公司股價下跌,部分公司跌幅超過3%。

代表主要烈酒製造商的美國蒸餾酒協會(DISCUS)則引用美國國家學院的最新報告指出,適量飲酒與死亡率較低相關,但也與乳癌風險增加有關。

該協會科學副總裁柏格(Amanda Burger)則表示:「酒精產品的現有健康警語早已告知消費者飲酒的潛在風險。」並強調,不應為了增進健康而飲酒。

美國啤酒協會(U.S. Beer Institute )發言人表示,支持負責任地飲酒。

美公衛署長建議:籲酒精飲料標註「致癌警語」 

莫西呼籲,酒精是公認可預防的致癌因素,呼籲政府在酒精飲料上標註致癌風險警語,重新評估目前對酒精攝取量的官方建議,讓民眾在決定是否喝酒、喝多少酒時能考量癌症風險。

當前的美國飲食指南建議男性每天飲用不超過2杯酒,女性每天不超過1杯。

美國現在仍沿用1988年推出的警語,僅提到女性孕期不適合飲酒,還有會影響駕駛跟操作機械的能力,並沒有特別提到對健康的損害。

美國民眾對醫務總監的建議看法兩極,有人認為,警語能告知消費者有風險是好事,在飲酒前三思而行,有助於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識,反對者則認為在酒精飲品加上警語是個大工程,業者需要花時間更換包裝,耗時耗力又燒錢,成年人應該為飲酒行為負責。

飲酒過量與癌症的關係

喝酒是人類特有的文化,不論古今中外,任何種族,任何社會都有悠久的飲酒歷史。 「酒會傷身」是眾所周知的常識;但是過量的飲酒可致癌,卻是比較少引起注意。

根據專家研究發現,酒能致癌的可能原因如下:

  • 酒所含的次要成份及其他的污染物可能致癌。例如一些啤酒所含的N-亞硝基化合物、黴菌毒素、氨、鞣酸、無機砷化物及殘餘農藥等。另外酒含有的一些人工添加物如人工甘味色素、防腐劑或天然產物,如醛類、丙烯醛、酚及酮類都有潛在致癌的可能性。
  • 酒的主成份乙醇在體內的代謝物乙醛已被證實在動物實驗可致癌。
  • 酒本身就是一種有機溶劑,可促進一些致癌物滲透進入容易被癌化的組織。這點可以解釋為何煙酒一起使用的病患比單獨抽煙或單獨喝酒的人有更高罹癌率。
  • 過量飲酒的人,通常也是營養不良的病患,特別是含抗氧化、抗癌的維生素A、C的蔬果之攝取量嚴重不足,容易致癌。
  • 過量的飲酒通常合併肝臟的傷害,甚至導致肝硬化,同時也減弱了致癌物在肝內的分解,也就是增強致癌物在體內的濃度。
  • 酒精可催化某些體內的代謝物成為致癌物,例如乙醇可增強肝臟細胞內的細胞色素P450酵素的活性,進而影響煙草有關的代謝物的性質,使其致癌性與濃度改變。
  • 酒能改變體內荷爾蒙的狀態 進而增加與荷爾蒙相關的癌症,如乳癌。
  • 酒可增加細胞暴露在氧化物的環境,進而增加致癌的風險。
  • 酒精可降低免疫功能,使癌細胞減少被免疫系統所清除,增加致癌機會。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