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真正底部隱約可見 (圖)

作者:熊錦秋 發表:2011-06-23 12:1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股市持續下跌,人們又在探討底部在哪裡,中金公司就認為:「過去的經驗表明,新股發不出去甚至停發半年左右,A股才開始進入大牛市。」筆者認為,如果股市只是作為一個融資市場或圈錢市場存在,喪失起碼的投資功能,那麼股市就是一個無底洞,奢談底部沒有任何意義。

過去新股停發並非市場內在自發表現,而是管理層基於股市持續暴跌而實施行政管控導致。如果管理層不限制,誰也不知道啥時新股才會發不出去。前段時間,八菱科技初次發行失敗,有人為此歡欣鼓舞,但新股發行制度的核心問題一個也沒有觸及或解決,八菱科技充其量只能算「意外」,看看其他公司,不照樣有滋有味地在發行嗎?假使上證指數跌到1000點,誰能肯定股票就發不出去?

現在的新股發行市盈率逐漸走低,市場在其中或許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但更多可見行政調控的影子,當前似乎是為打壓「三高」泡沫而持續不斷地讓新股發行,甚至不惜發行大棗之類的另類新股。發行節奏仍是行政控制而非市場調節,發行制度也仍是核准制而非註冊制。相反,市場並沒有拒絕這些另類新股或是過度包裝的新股上市,這裡面蘊含的問題才是致命的。

其中一個最大問題是,機構投資者投資行為出現異化。社保基金和公募基金是市場中頗具影響力的投資者,其投資由專業投資管理人負責,但由於這些錢並非操盤者自己的,其投資行為有的並非以追求基金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並非是真正的市場主體應有行為。比如,從今年開始申購新股成為刀口舔血的高風險買賣,而社保基金投資也應以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為原則,但二季度社保基金504組合仍然不懼風險屢次為承銷商捧場,申購新股損失慘重,老百姓的保命錢都快成了唐僧肉。當前,投行與詢價機構地位逆轉,為求機構捧場投行需對詢價機構進行公關,機構投資行為的異化使得一級市場也出現異化。

另外,二級市場做空機制的不完善,也倒推新股持續受到追捧。除了股指期貨覆蓋的指標股以及可融券賣空的百十隻標的股,絕大多數中小盤股都沒有做空機制。在只有做多才能賺錢的制度下,二級市場操縱者與發行人利益方向趨同,虛假包裝和過度吹捧就成為牟利手段,這使得中小盤股泡沫長盛不衰。看看成熟股市,完善的做空機制可以撕破一切偽裝,美國第三方獨立調查機構之一的「香櫞研究」在質疑上市公司造假的報告中寫道:「告我吧……我知道我是對的。」而在A股市場,質疑者最可能為此遭受誹謗指控,而法律也不能為他提供寬鬆的質疑環境。

看來,在一個異化的市場,新股發行要自動停止恐怕不易,難以成為判斷股市底部的指標。要談股市底部,還得回到研究其投資價值上,而投資價值必然最終體現在上市公司紅利上。A股市場一直在研究強制分紅制度,但就是不見出臺。在經濟擴張時期,不少上市公司藉口要擴大再生產不給股民分紅,甚至伸手向股民要錢、要鋪新攤子搶佔市場;經濟緊縮期,盈利不佳又無錢可分。總之盈利只是體現在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上,股民實際上很難見到回頭錢,即使偶爾得點紅利也多是上市公司為獲得再融資的資格而拋出的一點誘餌。公司攤子是越來越大,但盈利能力只有天知道。

雖說成熟股市很少聽說有強制分紅制度,但它們的股權文化、公司治理和公司誠信,豈是A股市場可以比擬的?當然,目前確實有部分公司具備起碼的良知,對股民心懷感恩,甘願成為讓股民擠奶的現金奶牛,但這畢竟是鳳毛麟角,而且更多是出於自願,並非股市制度約束的產物。

如果股民買完股票後,不能安心坐享公司紅利,反而要成天防著上市公司再掏他們的腰包,股票不是作為權利憑證而是成為變相債務憑證,顯然,這樣的股市沒有任何投資價值可言,即使暴跌過後迎來一輪大行情,但從戰略角度看,仍可看做是技術性的反抽行情。只有斬斷上市公司時不時伸向股民腰包的黑手,同時形成強制性的回報股民機制,如此股市真正底部才能隱約可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價值中國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