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誕生不了「巴菲特」

作者:陳丹蓉 發表:2011-06-03 12: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作為投資界頂禮膜拜的「股神」,巴菲特倡導的價值投資理念應用到中國,同樣面臨水土不服的局面。

《新財富》2011年6月號封面故事推出由於欣、陳永謙撰寫的《巴菲特術與道中國投資人學不來》,探究現階段中國投資人無法實現巴菲特投資之「術」和「道」的根源。

2011年4月30日,美國中部小城奧馬哈迎來一年一度的「投資盛宴」。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大會正在召開。來自全球各地的超過4萬人慕名而來,而其中中國投資者的隊伍日漸龐大,成為「中國的巴菲特」是證券投資界各路精英孜孜以求的目標。

儘管如此,我們卻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中國還不具備誕生巴菲特的土壤。

通過深入分析巴菲特的投資足跡以及伯克希爾的整體投資布局,《新財富》發現,巴菲特成功的實質,並不在於其深諳價值投資和每每被聚焦的股市投資神話,推動伯克希爾增長的也絕不僅僅是股票,而是在「產業+股市」大布局下,憑藉持續正收益所打造的一條以保險為核心的產融價值鏈條。

如果說這是巴菲特的「術」,那麼,更深層次地看,身處美國這樣一個具有商業精神、信用基礎和普世價值觀底蘊的成熟市場,巴菲特一手打造的、基於價值投資理念的「長期錢+長期股」的投資模式才是其真正的投資之「道」。

反觀中國的現狀,A股市場有多少公司可長期持有?相關研究顯示,A股15年前共有256家小型股,到目前只有6家成長為大型股,佔比2.3%;10年前共有813家小型股,到目前只有23家成長為大型股,佔比2.8%。

少有可供長期投資的價值股,中國投資人學習巴菲特投資理念只能流於表面和形式,甚至淪為空談。更為尷尬的是,即使A股市場已有足夠多具長期投資價值的公司,而中國投資人目前還無法像巴菲特那樣擁有可持續使用數十年的長期資金。

沒有「長期股」和「長期錢」,更缺乏成熟的市場土壤,目前在中國複製巴菲特,無論是其輝煌的業績,還是其投資哲學,都只能是一個傳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深圳商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