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故事1:坐太久啦
● 45歲、從事文書工作的李小姐,因工作量大,屁股常「黏」在椅子上,好幾個小時不起身;打計算機時,身體總是遠離椅背往前傾,最近下背開始出現酸麻感,有時還抽痛到舉步維艱。醫師診斷是坐姿不良引發坐骨神經痛,經復健治療才緩解。
★案例故事2:老彎腰啦
72歲張奶奶,自從退休後,每天埋首家附近的小農地耕作,時常彎腰施肥。最近農忙結束起身時,總覺背部有種說不出的鈍痛感,兩腿酸麻、抽痛,醫師告訴她,是因為退化性脊椎關節炎。
★哪裡痛?怎麼痛?一言難盡
許多人有下背痛的困擾,但哪裡痛?怎麼痛?很少人能說清楚。
臺灣臺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大永表示,人體背部,以脊椎為骨幹,分別由7節頸椎、12節胸椎、5節腰椎與薦椎、尾椎組成,從頸部連接到臀部。患者主訴的「下背痛」,主要是指胸椎以下至臀部之間的疼痛問題。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曾頌惠指出,撇除惡性腫瘤轉移脊椎、泌尿道結石或脊椎感染等問題所引發的下背痛,七至八成的患者背痛難耐,都與長期彎腰、前傾的不良姿勢,及背部負重等因素有關。
下背痛∼元凶1:姿勢不對、負重不當
★坐骨神經痛:從背抽痛到腳底
●家庭主婦彎腰拖地、上班族久坐辦公室,或付出體力的勞工朋友,都可能因姿勢不良與負重出現「坐骨神經痛」。劉大永說,久坐、站姿不良或彎腰前傾,易使脊椎神經受壓迫而發炎。劉大永提到,坐骨神經痛患者,最典型的疼痛症狀,是從單側的背部、臀部,一路抽痛到腳底;腰部到屁股也會有酸麻感,大小腿出現無力感,部分病人甚至會因神經嚴重發炎,痛到無法走路。
●脊椎關節炎:兩側腿部酸又麻
有別於坐骨神經痛的患者出現的單側背部腿部酸麻、抽痛感,有些患者腰椎負擔過度,也會使脊椎骨上下接合的關節,因過度使用發炎。
劉大永表示,常此以往,易導致關節部位出現組織增生(俗稱骨刺)、壓迫神經,患者除背痛外,還會有間歇性跛行、兩側腿部疼痛、酸麻症狀,出現「脊椎關節炎」。
●椎間盤突出:一定會痛到不行
除前述兩種,重力長期壓迫背部,也會讓如同身體「避震器」的椎間盤產生傷害,導致椎間盤突出。
劉大永解釋,脊椎骨與脊椎骨之間的椎間盤,由狀似果凍的軟骨與豐富水分組成,功能在於緩衝外力加諸身體的壓力。但隨著身體老化,椎間盤易失去彈性;此時若背部負荷增加,椎間盤就會因過度擠壓傷害神經,視神經受壓迫位置,出現背部、腿部痛到不行的情形。
下背痛∼元凶2:外力撞擊
★尾椎骨挫傷
●外力撞擊所引發的下背疼痛,以「跌坐意外」最常見。有別於長者發生跌坐意外,約8成屬於脊椎壓迫性骨折;骨質密度較高的年輕人,最常見的則是「尾椎骨挫傷」。
劉大永提到,尾椎骨位於脊椎最尾端靠近肛門處,末段彎曲如吊勾,隱藏入肛門內側。其骨頭細小而脆弱,容易因猛力跌坐撞擊,造成椎體移位。曾頌惠指出,尾椎骨因跌坐受傷,臨床上不會採開刀等侵入性治療,而是透過急性期冰敷、慢性期熱敷的方式,讓受傷骨頭自然癒合。
下背痛∼元凶3:疾病因素
★僵直性脊椎炎
●對某些患者,下背痛並非單純骨頭疾病,而是免疫系」統異常引發「僵直性脊椎炎」。臺中榮總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怡行指出,僵直性脊椎炎好發20至40歲,男多於女。她說,病因不明,但醫界發現若帶有H A-B27基因,又遭細菌、病毒感染,「基因可能因此受活化,導致發病。」
典型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會有下背部臀部酸痛、晨僵、慢性關節炎等症狀;不過,陳怡行提醒,部分幼年型患者,無典型背痛症狀,反先出現肢體疼痛。若家長發現孩子不明原因關節疼痛、變形或水腫,盡早就醫。
★如果不理會
劉大永說,下背痛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不管哪個年齡層,都可能因姿勢不良或背部肌肉、韌帶過度使用,產生發炎損傷。
在未壓迫神經的情況下,只要耐心接受復健治療與適度運動即可康復;但若不改變錯誤姿勢,後續引發疾病將變得相對棘手。
★下背痛罹病警訊
●下背疼痛持續3個月以上未獲緩解。
●除了下背疼痛,還合併腳麻、腳抽筋等症狀。
●同一部位發生反覆性疼痛問題。
来源:世界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