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乾貝
又稱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補腎滋陰,故腎陰虛者宜常食之,清代食醫王孟英認為:「乾貝補腎,與淡菜同。」《本草求真》中也說它能「滋真陰」,實則指滋補腎陰之義。
2.鱸魚
又稱花鱸、鱸子魚。性平,味甘,既能補脾胃,又可補肝腎,益筋骨。《本草經疏》曾有記載:「鱸魚,味甘淡氣平與脾胃相宜。腎主骨,肝主筋,滋味屬陰,總歸於髒,益二髒之陰氣,故能益筋骨。」《嘉枯本草》認為:「鱸魚,多食宜人,作蚱尤良。
3.桑椹
俗稱桑果。性寒,味甘,有補肝、益腎、滋陰的作用。如《滇南本草》云:「桑椹益腎臟而固精,久服黑髮明目。」清·王孟英還說:「桑椹滋肝腎,充血液,健步履。」故腎虛之人,尤其是腎陰不足者,食之最宜。
4.芡實
性平,味甘澀,有益腎固澀、補脾止泄的雙重功效。《本草經百種錄》稱之為「脾腎之藥也」。《本草從新》亦說它能「補脾固精」。《本草新編》中還說:「芡實不特益精,且能澀精補腎,與山藥並用,各為末,日日米飯調服。」凡腎虛之人遺精、早泄。
5.栗子
性溫,味甘,除有補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補腎壯腰之功,對腎虛腰痛者,最宜食用。如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曾說:「生食之,甚治腰腳不遂。」明·李時珍亦曾記載:「治腎虛腰腳無力,以袋盛生栗懸干,每旦吃十餘顆,次吃豬腎粥助之,久必強健。」
6.芝麻
甘平,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如《本草經疏》中就曾記載:「芝麻,氣味和平,不寒不熱,補肝腎之佳谷也。」尤其是腎虛之人腰酸腿軟,頭昏耳鳴,發枯發落及早年白髮,大便燥結者,最宜食之。
7.粟米
又稱穀子、稞子。能補益腎氣。《名醫別錄》及《滇南本草》中都說到「粟米養腎氣。」明·李時珍還說:「粟,腎之谷也,腎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
8.豇豆
又稱飯豆、長豆。性平,味甘,能補腎健脾,除脾虛者宜食外,腎虛之人也宜食用,對腎虛消渴、遺精、白濁,或小便頻數,婦女白帶,食之最宜。《本草綱目》曾這樣記載:「豇豆理中益氣,補腎健胃,生精髓。」《四川中藥志》也說它能「滋陰補腎。
9.牛骨髓
有潤肺、補腎、益髓的作用。《本草綱目》說它能「潤肺補腎,澤肌,悅面」。對腎虛羸瘦、精血虧損者,尤為適宜。
10.羊骨
性溫,味甘,能補腎強筋骨。《飲膳正要》認為:「羊尾骨益腎明日,補下焦虛冷。」《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脊骨補骨虛,通督脈,治腰痛下痢;羊脛骨主脾弱,腎虛不能攝精,白濁。」唐代《食醫心鏡》還介紹:「治腎臟虛冷,腰脊轉動不得:羊脊骨。
11.豬腎
性平,味咸。唐·孟詵認為豬腎「主人腎虛」。《日華子本草》說它「補水髒,治耳聾」。水髒者實指腎臟而言。故凡因腎虛所致的腰酸腰痛、遺精、盜汗及老人腎虛耳聾耳鳴,宜常食之。
12.淡菜
有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隨宜居飲食譜》中說它「補腎,益血填精」。《本草匯言》亦云:「淡菜,補虛養腎之藥也,此物本屬介類,氣味甘美而淡,性本清涼,善治腎虛有熱。」所以,凡腎虛羸瘦、勞熱骨蒸、眩暈盜汗、腰痛陽痿之人,食之最宜。
来源:網路健康論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