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為何批評本臺《中國維穩預算首超軍費》一文?(圖)


3月5日,本網刊髮香港特約記者麥燕庭《維穩開支超軍費-中國猶如警察國家》一文,不想本被封鎖的本臺網頁卻受到新華網的青睞,該網發表署名周繼堅的文章批評麥文「無中生有」「缺乏常識」。本臺刊發麥燕庭回應文章同新華網商榷。

新聞同業之間互相監督,公開批評與反詰屬於言論自由的基本範疇。我們歡迎爭論,但更歡迎平等爭論。本臺在此附上新華網原文以及新華網2010年6月同樣主題文章,以便網友參照。新華網2010年轉發文章同本臺麥文不僅同一主題,而且立意一致。我們的問題是:新華網為什麼不批自己轉發的文章,而偏偏對本臺報導情有獨鍾呢?

我們同時也希望新華網在批評本臺文章時,也附上原文,避免誤會。

----------------------------------------------------------------------------------------

新華網為何批評本臺有關維穩報導?
作者:法廣特約記者 麥燕庭

新華網4月6日發出題為《捏造「中國維穩預算」缺乏基本常識》一文,企圖反駁法廣中文網一則新聞報導,指「中國維穩預算首超軍費」一文「完全是無中生有、張冠李戴。」可惜,新華網文章才是真的無中生有,偷換概念。

本臺於3月5日以《中國維穩預算首超軍費》為題,報導中國的財政預算案支出,當中,導言已表明,「中國政府一方面增加社會福利來減少市民不滿,一面則加大維護公共安全支出,使有關預算增至6244億元人民幣,比去年預算增加21.5%,實際數額和增幅均大於國防經費。」本臺接著在第二段解釋,國內公共安全開支主要包括那些細項,並在報導時事評論員程翔評論時引述「維穩」一辭,絕對沒有像新華網所說在偷換概念,說什麼「政府預算中沒有維穩這一項,6244億元人民幣是中國的公共安全支出,法廣將其稱為「中國維穩預算」無非是想製造噱頭」云云。

看來,在偷換概念的,正是新華網的文章。

那未,指公共安全開支視為維穩費用是否一個不恰當的歸類呢?絕不!在新華網2010年6月9日轉載《光明日報》一篇題為《「天價維穩」的無底洞有多深?》的文章中,一開始便援引《社會科學報》指出,「2009年以來,我國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發生了質的變化,由「發展是第一要務」變成了「發展是第一要務,維穩是第一責任」。…權威數據顯示,2009年維穩財政預算執行情況令人震驚:全國內保費用達到5140億元,已接近軍費的數額,中央公共安全支出增幅達 47.5%。」該文接著引述各地近年紛紛成立「維穩辦」、「綜合治理辦」、「應急辦公室」等機構,以致維穩費猛增,質疑天價維穩何時休,建議當局與市民透過聽證會共商如何維穩。

為何新華網不批評《光明日報》或《社會科學報》以維穩費用去「製造噱頭,吸引眼球」?為何新華網不指責有關文章「捏造所謂「中國維穩預算」」?為何新華網去年還轉載有關文章?是中國政府去年和今年的宣傳口徑變調,此一時、彼一時?還是內外媒體有別?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事實上,公共安全開支被視為維穩費用已被廣泛接受,路透社3月5日發自北京的報導也同樣將兩者相模擬:「上海同濟大學政治學專家解岳(謝岳)說,這是公布的公共安全開支預算首次出現超過軍費預算的情況。他說這些開支大體上是政府「維穩」的費用。」

可能,刺痛新華網眼睛的,是個別人士的評論,但新華網若以一個專業新聞機構自居,應持守「事實必須尊重,意見大可自由」(fact is sacred while opinion is free)的傳統新聞觀念。

至於新華網文章中以德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為例指出,公共安全開支略超出軍費的情況「非常正常,有關模擬是否恰當?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但筆者希望引述上述路透社的文章作結:「很多專家認為,中國真實的軍費預算要大大高於官方數字。謝岳認為實際維穩費用也要遠高於官方預算。」

新華網文章原文:捏造「中國維穩預算」缺乏基本常識
(作者署名:周繼堅, 發表日期:2011年4月6日)
(原文網址: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4/06/c_121272130.htm)

 
2011年4月6日新華社反駁法廣文章截圖。

前不久,境外法廣中文網發表文章稱,「中國維穩預算首超軍費」,維穩給中國帶來巨大代價。文章發表後,許多媒體像是發現了新大陸,紛紛進行轉載。只可惜,法廣的這篇文章完全是無中生有、張冠李戴。

稍有常識的人都會知道,在中國政府的預算中,根本沒有維穩這一項。法廣文中提到的「中國維穩預算」達到6244億元人民幣,完全是偷換概念,6244億元人民幣其實是中國的公共安全支出,法廣將其稱為「中國維穩預算」無非是想製造噱頭,吸引眼球。

「公共安全」和「維穩」根本就不是一個概念。公共安全的範圍涵蓋了公共衛生、公共交通、建築安全等諸多領域,這些領域以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公私財產安全為目的,是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中國的公共安全支出涵蓋公安、消防、緝私等諸多領域,遠非只是維穩那麼單一。法廣無視常識,竟然將中國政府對於這些領域的正常投入說成所謂的「維穩預算」,並稱「這是中國用於維穩的預算第一次超過了軍費預算」,無非是想誤導受眾,製造中國社會「不穩定」、 「維穩代價 高昂」的假象。

事實上,在當今世界的主要國家當中,除了美國、法國以外,大多數國家公共安全支出都超過軍費開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9年政府財政支出統計年鑑》,德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和俄羅斯公共安全支出分別為本國軍費的114%、105%、157%、103%、109%,因此,中國公共安全支出略超過軍費非常正常,本用不著大驚小怪。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壯大、人民對公共安全的需要不斷增長,中國公共安全支出穩步提升。根據財政部發布的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從 2008到 2010年,中國公共安全支出分別為4059.76億元、4744.09億元和5486.06億元,分別比上一年增長16.4%、16.8%和 15.6%,而同期中國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分別為19.5%、11.7%和21.3%。這表明,中國的公共安全支出與財政收入增長保持著協調發展,並非如法 廣新聞所編造和渲染的那樣,需要應付「嚴重的社會不穩定」局面。

捏造所謂「中國維穩預算」,企圖給中國扣上「專制警察國家」的帽子,是法廣文章的潛台詞。可實際上,中國警察與人口的比例一直在世界上排在相當靠後的位置。 以美國為例,美國警察共有警員92萬人,警察與人口比例達到3.25‰,而中國警察與人口比例約為1.3‰,遠低於美國的警員配備比例。如果以公共安全支出與軍費比例而論,中國不及德、英、日、澳、俄;以警察佔人口比例論,中國遠低於美國,在這些數據面前,法廣文章所謂中國「投入巨資維穩」的報導真有點指鹿為馬的味道。

對於這類捕風捉影、張冠李戴的報導,人們並不陌生。在「3•14事件」和「7•5事件」後,一些西方媒體對中國的造謠污蔑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些西方媒體的目 的就是要抹黑中國,製造不利於中國的輿論,並希望看到中國發生內亂,但經歷過近代屈辱歷史和社會動盪的中國人,比任何人都更加珍惜社會的和諧穩定;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取得的成績,也讓全體中國人更加深刻地明白,唯有穩定才能發展。(周繼堅)

-------------------------------------------------------------------------------------

法廣2011年3月5日報導原文:維穩開支超軍費 中國猶如警察國家
作者:法廣香港特約記者 麥燕廷

面對「民怨很大」,中國政府一方面增加社會福利來減少市民不滿,一面則加大維護公共安全支出,使有關預算增至6244億元人民幣,比去年預算增加 21.5%,實際數額和增幅均大於國防經費。時事評論員認為,這已超出實際需要,預示中國今年仍會以打壓為主力,而不是疏導,但相信可防止社會危機惡化。

所謂國內公共安全開支,主要應對各種利益衝突和社會矛盾而須強化政法機關、武警部隊的信息化工作,具體而言,是指用於街道和網際網路監控、建立收集上訪、維權人士等特殊人士資料庫等開支,自2008年西藏動亂和奧運起大幅增加。及至去年,用於國內公共安全的預算為5140億元,實額雖比同年的國防經費小,但增幅則較國防經費大,今年更連總量亦首次超越國防經費。根據預算案,今年的公共安全開支為6244億元,比國防預算的6011億元多,而增幅為 21.5%,亦比國防經費的12.7%增幅高得多。

身兼日本秋田大學政治系講師的時事評論員林和立指出,這顯示中國已成為警察國家,對民怨是重打壓、輕疏導,但由於政府另一方面以大幅增加保障房、醫保及其他社會福利開支來給市民「甜頭」,相信每年以十萬宗計的群眾事件,續年上升的勢頭可以剎住,不致惡化。

但他補充,總理溫家寶在打擊貪污腐敗方面並無「新招」,連公開幹部財產和子女在外國的情況也不肯公開,只是上報中央紀律委只會,作用不大,民怨之根難除。

另一時事評論員程翔亦認為,中國的維穩開支超過國防開支,反映北京政府認為內部民怨對國家的威脅超過外部因素,情況嚴峻,去年影響極大的社會危機事件平均五天一宗,便可證明。

他慨嘆,若北京政府將龐大的維穩開支,改為投放在醫療、教育和就業等領域,改善民生,相信更能維持社會穩定,化解民怨。

但兩人均預計,際此第十八屆黨代表大會倒數之時,領導人均不希望社會出現變數,影響接班人選和計畫,維穩仍會是中南海諸公的重中之重。林和立補充,北京的維穩方針造成一個眾人皆輸、高幹子弟獨勝的局面,亦令負責政法事務的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主任周永康可以擴展其勢力。

-------------------------------------------------------------------------------------

新華網2010年6月9日轉載《光明日報》:「天價維穩」的無底洞有多深?
(網址: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observation/2010-06/09/c_13341139.htm)
(作者署名:熊傳東)

2009年以來,我國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發生了質的變化,由「發展是第一要務」變成了「發展是第一要務,維穩是第一責任」。把維穩當做第一責任,已成為地方政府和領導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前,維穩是壓倒一切的重任。權威數據顯示,2009年維穩財政預算執行情況令人震驚:全國內保費用達到5140億元,已接近軍費的數額,中央公共安全支出增幅達47.5%。(見5月27日《社會科學報》)

可以看得出,維穩是繼綜治革命之後,地方政府又一重大治理戰略決策。維穩不僅緊繫著地方政府,還牽動著從中央到地方龐大行政系統的職能發揮和財政預算與支出。深入看來,維穩一方面是為了應對社會矛 盾的群體性事件的急劇增長,另一方面是從中央到地方強化維穩的重要性和戰略性,以期通過維穩提高地方政府或部門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固然,穩定是壓倒一切的工作,穩定是一切工作的基石。然而,在居高不下的維穩行政成本之外,又多了一個不斷攀高的維穩財政成本。目前,僅就部分地區的情況來看,維穩支出每年以兩位數增長,維穩經費相當於、甚至超過政府的民生支出,已成為普遍現象。

按理說,現代國家的基本制度本身已充分具備 了維穩功能。即現代媒體制度保證了媒體信息發布的公信力、現代司法制度保證了司法最高和最後仲裁的地位、人代制度則保證了民意的規範表達和民意對權力的有序監督,等等。只要這些機關、機構、部門和辦事的人,保證這些渠道的正常、民主、公正、公平、公開和科學的運行,那麼,所有的社會問題,都不難分散納入各自的體制路徑,皆能以最小的成本得到正常化的解決,而不至於發展到以高額的財政支付來維穩,非得要整個社會都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最終導致,不得不以高價,甚至天價的財政支付維穩。

「天價維穩」要考慮到中國財政的國情力。中 國的行政成本之高,早已眾所周知。現如今,社會矛盾和衝突的高發,尤其群體事件的此起彼伏,更耗費了巨大的社會資源,在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之外,多了一個同樣不斷攀高的維穩成本——財政維穩。河北省2009年國慶安保志願者的招幕人數,原則上不低於各轄區人口的1%,也就是說,有多達78萬人的河北人奮戰在國慶維穩的第一線;今年北京「兩會」期間,北京投入安保力量就達70萬人。從2008年到2010年,河北省用於完善「護城河」工程和公安基礎設施累計投資有49.5億元。如此大規模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維穩,是否符合中國的財政國情力,是否考慮到中國財政的承受力?這都是值得決策部門考慮、深思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天價維穩」要考慮到中國百姓的承受力。資 料顯示,2009年遼寧公安支出223.2億元,以該省4300萬人計算,人均要負擔維穩費用達500多元,對於一個經濟水平一般的省份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負擔。相比之下,城鎮社保還沒有全面普及的前提下、農村社保還沒有全面推廣的前提下,以此高額的天價維穩費,值得嗎?筆者認為,應當將其天價的維穩費 抽一部分出來直接投入到民生工程中去,給老百姓直接帶來受益和實惠。

「天價維穩」要考慮到每投放一筆的意義。廣西貴港的群眾工作部經費每年不少於20萬元,群眾工作中心不少於4萬元,群眾工作站經費不少於0.2萬元,這就意味著該市的5個群眾工作部,74個群眾工 作中心,1148個群眾工作站,每年至少吃掉626萬元的財政經費;2009年廣東惠州僅租用監視器材就花了至少3664萬元。然而,我們投入歸投入,花費歸花費,我們細算過每一筆維穩費用嗎,是不是每一筆都應當投、值得投、必須投、非投不可?如果,每投放一筆維穩費沒有其可操作和可實用的價值與意義,則沒有投放的必要。

「天價維穩」要考慮到節約成本提高效率。所謂維穩成本,總的來說就是法外解決、特殊處理的成本。這是在國家基本制度之外,多出來的成本,而且因其原始性、粗放性、不可複製性,注定成本之高超乎尋 常。「天價維穩」成本證明,讓正常渠道作為國家制度的基礎設施能夠切實地起作用,已刻不容緩。廣東廣州市財政報告顯示,該市2007年維穩費為44億元,比當年用於社會保障就業資金35.2億元還多,此數字一度引起部分人大代表異議;而重慶市2009年維穩的財政預算為52.7億元;2008年地方財政中武警經費總支出額為52.7億元。由於各地維穩壓力巨大,維穩支出急劇增長,部分地方為保障維穩經費支出被迫削減其他財政支出,如湖南省津市為此要求所有行政事業單位壓縮20%的開支,甚至從每名統發人員的工資中逐月扣錢。依筆者看來,維穩更應提倡節約成本,從而提高其維穩效率,不可全靠以錢養事、以錢維穩。

「天價維穩」要考慮到實施後的社會效果。近 年來,各地紛紛成立「維穩辦」、「綜合治理辦」、「應急辦公室」等機構,且由地方重要領導親自擔任負責人。擁有170萬人口的山西太原市,有人民調解委員會2622個,調解員18442人;廣西貴港縣鄉兩級維穩工作平臺專門從事維穩工作的人員600多人、村級維穩信息員3500多人。如果說上海、廣州皆屬 經濟發達地區,「天價維穩」成本尚能支撐的話,對於經濟並不那麼發達的中西部地區,「天價維穩」成本就不免令他們捉襟見肘了。湖南津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 子,在高額的財政支付還不夠的前提下,該市政府作出口中擠食的無奈之舉,以此保證維穩經費。然而,這些「天價維穩」帶來的社會效果又如何呢,不得而知?

「天價維穩」要考慮到穩定是否全靠金錢。今 年1月12日,貴州安順坡貢鎮發生了一樁普通刑事桉件,當地政府為了維穩花費了相當於3年財政收入的費用。在維穩「一票否決制」的壓力下,地方政府的維穩已到了不計成本的地步。這屬於典型的「花錢消災、拿錢買平安」的無奈之舉。這只能說明,該地區的綜合治理和維穩工作處於「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狀態,即使火燒眉毛了,還不慌不忙。實在扛不住了,沒關係,只要有錢就行,有錢可以擺平一切,自古以來,「有錢能使鬼推磨」之怪理一直經久不衰。同時,我們的相關職能部門和財政預算部門,更要監督維穩經費支出的全過程,杜絕挪用、貪污等現象的發生。更要考慮,「天價維穩」是不是唯一之舉,金錢是不是維穩的法寶,除了「天價維穩」外,還有沒有與其相配的維穩舉措。

「天價維穩」要考慮到是否需要民眾聽證。當前,由於社會矛盾逐漸增多、群體性事件不斷增加等現象,從控制和防堵角度入手的維穩是解決其突發性事件的唯一手段,導致維穩成本的上升理在情理之中。然 而,成本的財政預算在某些地方已大大超過了一些民生項目的開支,如此看來,「天價維穩」的無限期投入,絕非長久之計。筆者以為,在今後的維穩預算、維穩投入和維穩支出等現象,能否像其他民生工程項目一樣,以「聽證會」的形式,通過新聞媒體和政府部門召開「聽證會」或發布會,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民眾或民眾代表,以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新聞媒體,共同做出維穩預算、投入和支出的決策。以此群策群力,利用全社會的力量和智慧。如此以來,既讓維穩在陽光下操作,又杜絕了暗箱操作之嫌。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之?

隨著維穩體系的逐漸完善和健全,這說明瞭,政府對百姓生活、工作和生存狀態的高度關注和保護。筆者想問,錢是維穩的唯一制勝法寶嗎?國家要投入多少錢才能維持這龐大的機器呢?維穩是不是未來的中國 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呢?「天價維穩」的無底洞到底有多深?「天價維穩」何是休?(熊傳東)



来源:法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