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被捕激化了「啟蒙的藝術」展之爭(圖)



關於「啟蒙的藝術」的爭論

艾未未的被捕,進一步激化了德國媒體和文化界對「啟蒙的藝術」的爭論。德國文化部長要求中國政府釋放艾未未,同時表示反對提前結束展覽;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米勒則抨擊展覽是粉飾專制政權。

德國文化部長貝恩德•諾伊曼(Bernd Neumann,基民盟)在4月10日的《星期日圖片報》撰文寫道:「應該強烈要求中國政府立即釋放艾未未,我們必須為此繼續加強干預,因為,不能讓拘捕作為專制的為所欲為行徑繼續下去,公開的國際壓力會有助益。」 但是,他同時拒絕提前結束「啟蒙的藝術」展,認為這個展覽倡導寬容和自由,必須利用伴隨展覽的活動為中國的藝術自由而努力。

撤不撤展成為爭論焦點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爾塔米勒•米勒(Herta Müller)對《焦點》雜誌表示,她不理解為什麼德國人一定要把最好的藝術品提供給國家博物館這樣一個中共政權的「面子工程」,這些藝術品現在成了「一個專制政權宣傳秀的粉飾」。

米勒主張對中國當權者採取「果斷的路線」:「我認為,這個政權只有被孤立,才會學到一點該如何對待自己的民眾。專制獨裁只有在壓力下才會學習。德國目前對中國所做的,恰恰是壓力的反面。」

聯邦政府人權事務專員馬庫斯•勒寧(Markus Löning)則主張繼續展覽,他對《德新社》表示,這個展覽正是讓中共「最為惱火的事」,「啟蒙的思想從實質上就是人權和個體的尊嚴,恰恰這些我們必須向中國輸送。」

主辦「啟蒙的藝術」展的三大德國博物館館長4月9日在《法蘭克福匯報》聯名發表文章,表示「完全贊成」針對中國當局的批評,但是反對提前撤展。

他們寫道:「基於當前的事件關閉在北京的展覽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我們拒絕合作,又將如何認識和評價一個國家的文化、價值、理解力及其民眾呢?對博物館來說,與收藏品來源國也包括與專制的政治制度維持關係,是理所當然的。文化項目不僅是超越邊界的,而且也是超越制度的。」

《每日鏡報》(4月10日)對西方大博物館被「中國的巨額市場吸引」提出批評,認為它們「日益以利潤為準,將市場優先於道德」。評論寫道:「一個得到國家資助保障的機構領導人,如德累斯頓國家藝術博物館館長,附和一個沒有法制的暴政制度,就更加糟糕。他必須為艾未未爭取自由,他可以將藝術珍品取回來,此外他在北京並不會失去什麼。」

無法迴避艾未未

《南德意志報》(4月10日)認為,伴隨展覽的10場沙龍「從而也在政治上具有爆炸性」。在星期六(4月9日)的沙龍上,儘管人們不願明顯地「冒犯中國當權者」,大都迴避艾未未這個名字, 「可是,艾未未的名字和他被捕的消息總是揮之不去,就像陰影一樣出沒於克勒惠支的木雕上,穿行於沙龍的所有問候、報告和討論發言中。」

報導說,「……對話總比不對話好,儘管這次只有60人參加,其中德國人比中國人多。中國人要麼害怕了,因為‘啟蒙的藝術’已經成為政治事件,要麼他們就被警告不要參加沙龍。」



来源:德國之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