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試點山雨欲來
【看中國記者甄貞綜合報導】近日,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在市財稅工作會上,詳述了當地徵收房產稅的思維基礎和方向,透露了有關房產稅的徵收細節,並稱只要房產稅率為3%,就不會再有炒房族,反對聲四起。
重慶市效仿臺北征收房產稅
據新民網消息,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在提及其前幾天去臺灣時,瞭解到臺北市也在近期推出了房產稅,他認為重慶市的房產稅政策與臺北市的房產稅政策「英雄所見略同」,均主要針對高檔房或豪宅徵稅,且臺北市將該市的房屋劃分為9個等級,對應不同的稅率,而重慶市對此劃分的區間是10個等級。
在財稅工作會上,黃奇帆透露了重慶市房產稅徵收政策的兩個細節。首先,該市在徵收房產時,將當地的房產劃分為10個等級,針對不同的等級徵收不同的稅率。其次,黃奇帆還提到臺北市的房產稅率分別為1%,2%,3%,「比我們收得狠」——這就意味著重慶市的房產稅最高不會超過3%。
清華教授:國進民退惡化與政府稅收不受制約而失控關係大
據《財經網》消息,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陳志武在網易2011年經濟學家年會上對《財經》記者表示:「房產稅在二線城市會逐步展開,但是我並不贊成推出房產稅,因為目前國內的稅收比重已經比較嚴重,同時在中國沒有真正的壓力機制去迫使財政部還有其他相關部門去主動施行減稅免稅措施,全國人大常委會、財經委員會還有其他專業委員會,也並沒有定期舉行聽證會,對一些制度和官員進行問責。」
陳志武教授此前曾公開表示:「不管社會上得到收入是多還是少,政府拿走的那一塊收入總是在不斷地快速上升,這個趨勢如果不遏制住,不停住的話,不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這些專業委員會來形成足夠的壓力,那麼中國老百姓從經濟增長中分享到的好處並不是人們理解的那麼多,現在很明顯國進民退局面越來越惡化,這個肯定與政府徵稅權利,政府稅收不受制約而失控的局面的關係非常大。」
廣東省政協委員炮轟房產稅
據廣東電視臺網路版消息,「重慶、上海征房產稅,讓他們去搞吧,我們廣東還是潔身自好好。」廣東省政協十屆四次會議即席發言大會上,來自社會科學界別的政協委員朱征夫委員強烈反對廣東征房產稅,他說「對公民的合法財產,如果政府想拿就拿,想拿多少就拿多少,那絕不是法治,人民也絕不可能得到幸福。」
朱征夫說,房地產權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土地使用權,一部分是房產所有權。房地產的價格主要是土地使用權,增值也主要是土地使用權的增值,而土地的所有權並沒有掌握在業主手中,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要業主來交房產稅,必須先把這個問題講清楚。
朱征夫的發言贏得會場上的熱烈掌聲。他告訴記者,自己並非反對房地產調控,但「調控有多種方式,政府建保障性住房也是其中主要的途徑。由於我國的物權狀況,房產稅的開徵有繞不開的法制困局。房價高企更多的是由於政府與開發商存在利益綁定,而房產稅開徵沒有解開房地產業不合理的利益鏈條,仍然是民間的利益轉移,不是解決房價高的根本方法。」
郎咸平:徵收房產稅的後果很嚴重
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郎咸平表示,首先我們得搞清楚,房產稅究竟指的是什麼。開始叫物業稅,後來說是房產稅,現在還有人說地產稅,還有財產稅,特別消費稅等等。我們國家的土地自1982年的《憲法》修改以後,變成了土地國有化。其實,在1954年《憲法》的時候,仍然是承認農民擁有土地及相關生產資料的,只是在1982年的《憲法》中改掉了。因為物業稅的徵收需要人大的一個立法程序,所以就提出了房產稅,房產稅的暫行條例1986年就通過了,對經營性的住房進行徵稅,但是非經營的、自住的住房是不徵稅的。
他表示,因為這個稅種的徵稅很難,地方的一些稅務局就和一些居委會結合起來,透過獎勵舉報的方式進行全面徵稅。另外,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城市房產稅的改革,指導原則與建議》給出了一個駭人聽聞的結論——「房產稅必然要承受非常沈重的政治代價」,我覺得這句話送給我們政府是最適當的。房產稅的本質是什麼?是用來打壓房價的嗎?連基本觀念都搞錯了。」
郎咸平舉美國為例,美國是土地私有,因此由土地所有人繳納地產稅有其合理性。如果美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發現了石油就歸他個人所有,因為土地是私有的。「而我們的土地是屬於政府的,我們根本就沒有繳納房產稅的私有化基礎。地產開發商已經交過出讓金了,而出讓金就類同於租金,也就是說我們已經交過租金了。哪有交了租金之後,又替擁有土地的政府交房產稅的道理啊?政府怎麼能夠想收就收啊?政府叫它物業稅也好,地產稅也好,房產稅也好,反正就是不合法。」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