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位愛國詩人──屈原

作者:李如心 發表:2011-01-19 22:2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屈原大約在西元340年出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經過了兩千多年,他還是受到人們的愛載和尊敬。在1953年,屈原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全世界的敬重。

為什麼這個中國第一位浪漫詩人,他的光亮不但在中華民族二千多年不滅,還照耀到全世界呢?

屈原是貴族出身,從小受到很好的教育和訓練,治國和外交能力都很強,所以很受楚懷王重用。此時中國正處於戰國各國即將走向大統一的前夕,正是屈原施展報負、帶領楚國統領各國的大好時機。在他積極努力圖治下,楚國一度成為列強之一,威震各國。

此時,因為屈原的正直不阿和內政外交才能手腕,引起楚國一群安逸腐敗的貴族集團的不滿。又因為其他大臣的妒嫉,他們在楚懷王面前說屈原壞話,陷害他。楚懷王一氣之下,不分青紅皂白,便把屈原趕出了楚國。

正直又忠心耿耿的屈原因為小人的譭謗,被趕出自己最愛的國家。他覺得很傷心,也很痛心,但除了對自己的處境感到難過和不平外,他最擔心的還是楚國的安危、楚王的處境。

他知道,當一個君王無法明辨是非,不能重用正直的大臣,只想聽好聽的話,聽不進去真話時,這個國家已經危險了。

他感到憂心沖沖,在流放期間,寫下了傳頌千古的楚辭代表作《離騷》,表達自己廉正的思想、高潔的志向、和愛國的情操。

屈原雖然被驅逐在外,還是時時刻刻關心著國事。當時屈原主張聯合齊國,對抗秦國。秦國為了離間楚國和齊國,派張儀收買楚國的大臣,以贈送「六百里地」為條件,騙楚懷王和齊國斷交。懷王信以為真,和齊國斷交。張儀卻抵賴說是「六里地」,不是「六百里」。懷王惱羞成怒,兩次出兵攻打秦國,都遭到慘敗。於是又派屈原出使齊國,希望可以重修舊好。

後來秦昭王又說要和楚國通婚,和懷王約在武關相會。屈原極力勸懷王不要去。懷王不相信他,去了之後,果然被秦國扣留,最後死於秦國。

楚懷王的長子頃襄王繼位,又聽信其他大臣誹謗的話,二度把屈原驅逐出境。屈原流浪到了江邊,心裏非常難過,他臉色憔悴,一邊走一邊吟哦著詩句。有個漁夫看到他,便問:「你不是楚國的三閭大夫嗎?怎麼會在這裡?」

屈原回答:「全世界都是混濁的,就只有我一個人是清白的;所有的人都喝醉了,只有我一個人是清醒的──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在這裡的原因。」

漁夫說:「整個世界都混濁,那你為什麼不隨波逐流呢?所有人都喝醉,那你為什麼不也跟著喝點酒呢?為什麼要堅持抱著美玉般的品質,讓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回答:「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拍掉帽子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塵土。誰願意讓自己清白的身體,受外物的污染?我寧願投身江中,葬身魚腹,又怎能讓自己高潔的品格,受到世俗的污染?」

於是,在黃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屈原抱著一顆大石頭,跳進了汨羅江中。當時人們對屈原十分敬愛,聽到屈原投江後,紛紛划著船在江中尋找屈原。大家怎麼找都找不到,只好用竹筒裝米投到江中餵魚,免得屈原的身體被魚吃掉。

因為屈原的正直和愛國精神受到後人的敬重,所以每年五月五日這天,人們都會到河邊紀念他。當年划船營救的情形,以後就演變成端午節划龍舟;竹筒飯也演變成現在包粽子的習俗了。

有人認為,以屈原這樣的才能,如果去投靠其他國家,一定會受到重用,大可不用投江自盡。可是正因為屈原堅守廉正的志節,不與世人同流合污、隨波逐流,他人格的光芒才能與日月一樣,歷兩千年不衰。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一朝去了一朝來,從未斷過。但我們從未看過一個不聽勸告、殺害忠良的政權能夠長久;而正直、忠於自己的人,在人們的心中卻永遠不朽,光照古今。

(轉載自《維德》雙月刊)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