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的兩個異性朋友一前一後當了媽媽,都生了一個又白又胖的乖兒子,現在,兩個小傢伙都讀高中了,雖然他倆是好朋友,年齡差異也不大,但兩個人的性格和為人處事方式,甚至身體發育狀況都差距很大。造成這種巨大差異的因素有很多,母親對他們的教育方式,我認為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小偉的母親在他出世前就喜歡看各種育兒的書籍,對其中一些先進的育兒理念照單全收,並舉一反三融匯到實際生活當中去,比如,她從小就讓孩子自己吃飯,孩子摔跤自己爬起來,當孩子面臨與別的孩子交往時,她總是慫恿和支持孩子去幫助別人。她看過的一本書上寫著:「能幫助別人,證明你是強者。」這是一個老外媽媽寫的,她堅定地認為:能幫別人取下樹上的羽毛球,證明你比別人跳得高;能幫別人把車扛到樓上,證明你比別人有力氣;能把糖分給別人,證明你擁有的糖比別人多……
這個簡單的道理,被小偉接受了,並從小就爛熟於心,遇事總會不由自主身體力行地去施行,久而久之,變得既大方,又自信,人緣極好,很招大夥的喜愛。
而他的小夥伴小健卻不是這樣。像許多國產媽媽一樣,小健的母親最關心的總是孩子自己穿得暖不暖吃得好不好?遇事總讓他躲一邊,以免招惹到不必要的麻煩。而且,在她的理念中,幫助別人本身,就是一種麻煩——幫別人做事,是讓別人撿了便宜;而與別人分享東西,壓根就是一種損失,是極其傻的事情。漸漸的,小健成為受別人幫助的對象,樂享著小偉對他的照顧,而他自己,在這種單向的幫助中,逐漸將自己定位成一個弱者,一個需要別人幫助,也需要自己過度保護自己的人。漸漸的,這種感覺使他變得拘謹、小氣、自私,久而久之,變成一個連母親都要防範的人。
這兩個孩子是我親眼所見一天天長大的。他們的心靈,就像兩塊肥沃的土地,被他們的母親,種下了各自不同的種子,並一天天收穫到了相應的果實,只不過,這果實不管滿意度怎樣,都是不能拒絕的。
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從美兒剛剛會走路開始,我就努力給她灌輸「能幫助別人,說明你是強者」的意識,讓她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既體會得到自我能力的價值,同時也享受其中的樂趣。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她所做的,是能力範圍以內,或超越能力,努把力就可以做事的事。如果超越其能力太遠,而硬要做,就是虛榮和逞強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