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青銅重器"太保鼎"


太保鼎,通高50.7厘米,口徑23.36厘米,重26公斤,方腹四足,鼎口雙耳上附(浮)雕雙獸,腹部四面用圓雕、浮雕技法,分別飾有蕉葉紋和饕餮雙獸紋,四角扉棱突起,別具風格。尤為特別的是鼎的柱足也裝飾有扉棱,並在中部裝飾圓盤,這在商周青銅器中是非常獨特和奇異的。在鼎腹內壁上清晰地鑄有「大保鑄」三字銘文,線條清晰流暢。中國古金文中「大」和「太」字形相同,按照金石學考證,這「大保」二字其實應該為「太保」,因此這件鼎就被稱作「太保鼎」。

太保是周朝一種官職的稱謂,既是周王的輔弼重臣,又是最高的執政官,地位非常顯赫,與同是輔佐周王的太師、太傅、並稱為「三公」。據《尚書》記載:「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成王左右。」鼎銘文中的太保指的就是召公本人。召公,姓姬名奭,周武王去世後,周成王年少,由召公擔任太保,輔佐統治,並以長老身份對成王監護。召公輔佐成王時提倡勤儉為民,深受人民敬仰。傳說他曾在一棵甘棠樹下辦公,《詩經·甘棠》中也曾描述: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說的就是後人為了紀念召公,捨不得砍伐甘棠樹的典故。周王室貴族的祭祀,宴饗,喪葬等活動都遵從列鼎制度: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貴族的生享死葬都以此為標準。鼎以及伴隨的其他銅器如簋等都是「禮器」,在「禮不下庶人」的周代喪葬制度中,是貴族的專利品,而這件雄渾莊重的太保鼎正是召公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是一件珍貴的青銅重器。

太保鼎是在山東梁山出土的。同時出土的還有小臣犀尊、太保簋、大史卣、太保鼎等共七件青銅器,後來人們把在梁山發現的這七件青銅器稱為「梁山七器」。自出土之日起,西周太保鼎就受到收藏家的青睞,先後被山東濟寧鐘氏、南海李山農、日照丁跋臣等人收藏。1917年,清光緒年進士,時任袁世凱政府國務卿的徐世昌,在清史館總編纂柯鳳孫的介紹下,將太保鼎連同西周太師鼎、小克鼎、克鐘一併收入自己的弢齋中,驚喜之餘,特作《得鼎歌》。在這首七言詩中,徐世昌暢述得鼎過程,頌讚鼎之美好,將它與世人皆知的毛公鼎、虢季子白盤相媲美,表達自己的珍愛之情。

目前發現太保自鑄器共四件,除太保鼎外,太保簋現藏美國費裡爾美術館,太保卣現藏日本白鶴美術館,太保盉現存北京文物研究所。而這件現藏於天津博物館的西周太保鼎,是唯一一件收藏在國內博物館的「梁山七器」。



来源:城市快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