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足球改革和女子足球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足球製作技術也有所改進。唐代的制球工藝,有兩大改進:一是把兩片皮合成的球殼改為用八片尖皮縫成圓形的球殼。球的形狀更圓了。二是把球殼內塞毛髮改為放一個動物尿泡,」噓氣閉而吹之」,成為氣球。吹氣的球,在世界上我國也是第一個發明。據世界體育史記載,英國發明吹氣的球是在十一世紀,較我國唐代晚了三、四百年。

球體的改進,帶來了踢球方法和踢球技術的改變。漢代因為球是實心的,不能踢高,所以球門是就地建築,所謂」穿地為鞠室」就是這個意思。唐代的球體輕了,可以踢高,球門就設在兩根三丈高的竹竿上,稱為」絡網為門以度球」。在踢球方法上,漢代是直接對抗分隊比賽,「僻脫承便,蓋像兵戍」。雙方隊員身體接觸就像打仗一樣。唐代分隊比賽,已不是直接對抗,而是中間隔著球門,雙方各在一側,以射門「數多者勝」。高球門的射門,從足球技術來說,是一種發展:而間接對抗,從體力訓練來說,卻是足球運動的一個退步。

由於球體輕了,又不用激烈的奔跑爭奪,唐代開始有了女子足球,女子足球的踢法是不用球門的,以踢高、踢出花樣為能事,稱為白打。唐代詩人王建有一首《宮詞》,是說在寒食節這一天,宜春院的伎女以踢球為樂,寒食節就是清明節,在這一天,我國古代的人們有禁菸火吃冷食的習俗,都要郊遊或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消除寒食的積滯。皇帝宮中有這樣的習俗活動,民間也有。唐代詩人王維《寒食城東即事》詩中說,「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裡」。可見踢球之高。杜甫《清明》詩中也說,「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也說明瞭踢球活動的習俗。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南宋時期。南宋詩人陸游在《春晚感亭》詩中描寫過這個情景:「寒食梁州十萬家,鞦韆蹴鞠尚豪華。」又《感舊末章蓋思有以自廣》詩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鞦韆蹴鞠趁清明」的詩句。

唐代不僅有了女子足球,而且有的女子踢球技術還很高超。唐人康駢寫的《劇談錄》中記載了一個女子踢球的故事:京兆府的小官吏王超,有一天走過長安城勝業坊北街,「時春雨初霽,有一三鬟女子,年可十六八,衣裝襤樓,穿木屐於道側槐樹下:值軍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數丈,於是觀看漸眾」。這個三鬟女子能夠接住軍中少年踢漏的球,而且穿著木展,一腳把 球踢了數丈高,是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於此可見當時足球活動的普及



来源:華夏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