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家庭教育點滴(圖)


中國古代有很多以家庭的所有成員為對象,教誡他們遵守道德準則和倫理關係,以及治家的方法。中國古代有許多「家訓」、「家範」、「家誡」、「家教」等關於家庭教育方面的著作。

中國古代長期處於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社會,那時的家庭既是全家人共同生活的組織,也是一個從事生產的單位。因此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都把「家」視為社會的基層組織,認為「天下之本在家」(荀悅《中鑒·政體》),並有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說。他們認為:「齊家」,就是要家長首先按照倫理標準,修養自己的身心,然後以身作則教育全家的人。只要一家人教育好了,推而廣之,便可以影響一方,一國,從而實現「國治」、「天下平」的政治理想。古人為「齊家」、「治家」、 「家教」而寫的大量著作,都是為了藉以教育子孫為人處世之道,進而求得社會的長治久安。

「家訓」、「家教」這類著作,最早見於《三國誌·邴原傳》裴松之註:「杜恕著《家誡》」,而此書已佚。現存最早的是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它流傳最廣,最久,被譽為家教之祖,「可家置一冊,奉為明訓」(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二;王鉞《讀書叢殘》),用以教子治家。

《新唐書·房玄齡傳》稱房「治家有法度……,乃集古今家誡,書為屏風,令諸子各取一具……」,可見唐代這類著作已有許多。宋司馬光著《家範》,以儒家經典論證治國之本在於齊家的道理,並廣輯歷代人物的史事作為「軌範」、「儀型」,具體闡述各項道德準則和治家的方法。其後這類著作多採用這種體例,影響較大。

「家訓」、「家教」一類的著作,明清最多。明末清初朱柏廬著的《治家格言》,世稱《朱子家訓》,它以程朱(熹)理學為本,闡述道德觀念,主張知行併進,勸人治家勤儉,安分守己。它在清代影響最大,幾乎成為一本家庭教育教科書。

「家訓」、「家教」這類著作,對子女的教育從宗法制度出發,重男輕女,男女異教,內容以儒家經典為主,多用強記背誦的方法培養子女成為忠臣孝子,賢妻良母;而且很重視子女的家庭教育,有許多思想、觀點還是可取的。比如:

①認為對子女的教育應始自「正本」與「胎教」。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和「同姓不婚,惡不殖也」(《國語·晉語》)的記載。這種注意選擇配偶以「正本」的思想,證明當時已經懂得近親結婚,不利於繁衍後代的道理。又周初文王的母親和後來孟子的母親在懷孕期間都注意對胎兒實行「胎教」(《列女傳》、《大戴禮記·保傅、《賈誼新書·胎教》等書均有記載)。其後隨著醫學的發展,逐步形成「外像內感」說的胎教理論(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胎教門論》)。「正本」與「胎教」是中國古代的優生思想。

②認為教育兒童應盡早自為「赤子」時就該開始, 理由是:「心未疑而先教諭,則化易成也」;「少成若性,習貫之為常」(《大戴禮記·保傅》)。他們抓了一個「早」字,強調早期教育,是有道理的。

③認為應重視周圍環境、人事的影響。古人為子孫「選左右」、「擇鄰處」的事很多,認為環境對人所行的是「無言之教」,所起的是「潛移默化」作用。兒童在一個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環境中會不知不覺地變化,個「隨遇而化」的效果,是比較鞏固的。

④認為對孩子須要既知愛,也知教。「愛而不教」, 必淪於「不肖」;「非他人敗之也,母敗之也」。因此古人說「慈母敗子」(司馬光《家範》)。「名曰愛之,其實害之」的歷史教訓實在不少。

⑤認為教子須有一個正確的方向,應有正道。古人有為子孫著想者,多「廣置田廬」 而不知教以「義方」。 春秋時,石□諫衛莊公:愛子,「教之以義方」,因此後世談家教者多以此為訓。西漢太子太傅疏廣,要子孫在生活上「與凡人齊」, 依靠自己的「勤力」,「以供衣食」,反對「喻之以利」,「遺之以物」 (《左傳·隱公三年》、《漢書·疏廣傳》)。

⑥認為教育子女不能操之過急,應「量資循序」。既要考慮(量)兒童的「資」,又要按照(循)事物的「序」,把「因材」與「循序」結合起來施教,才能「優而游之,使自得之」,否則必致「欲速則不達」 (崔學古《幼訓》)。



来源:唐聖西安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