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中國人樹立起的道德豐碑

發表:2010-02-01 23:4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37年前的3月12日,曾國藩於書房端坐逝世。曾國藩是晚清重臣,湘軍創立者和統帥,是中國近代化的發軔者,是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被譽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中國現代史上一代偉人蔣介石極其推崇並高度評價過曾國藩。

曾國藩死後的一百多年間,有的人頌揚他是「千古完人」,「萬代楷模」像泰山和北斗一樣「萬世流芳」。毛左說他是獨夫、民賊、漢奸、劊子手,把他說得一無是處,毫無可取。但歷史不容篡改,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蔣介石對曾氏可謂頂禮膜拜,認為曾國藩為人之道,「足為吾人之師資」。他把《曾胡治兵語錄》當作教導高級將領的教科書,自己又將《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終生拜讀不輟。據說,他點名的方式,靜坐養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國藩。

蔣介石一生推崇、學習、效法曾國藩,認為曾國藩著作是「任何政治家所必讀的」。蔣介石在任黃埔軍校校長時,以曾國藩的愛民歌訓練學生,還親自編輯《曾胡治兵語錄白話解》,要求學員「人手一冊」,作為治軍治國之藍本。30年代,蔣介石在江西廬山等地舉辦「中央訓練團」,親自從《曾文正公全集》中輯錄出《曾國藩剿捻實錄》,分發給廣大官兵,尤其要求高級將領「格外用心研究」。蔣介石帶兵最大的法寶就是給將士以「重賞」和「重賜」,這完全師法於曾國藩「精神加銀子」的練兵用兵手段。抗戰獲得勝利曾的思想對蔣也是一個重要的支撐力.

在家庭教育上,蔣介石同曾國藩如出一轍。他在給蔣經國、蔣緯國兄弟的信中,從衣食住行,作文寫字,到閱讀功課,均有詳細嚴格的要求。蔣經國在《我所受的庭訓》一文中說:「父親認為曾文正公對於子弟的訓誡,可作模範,要我們體會,並且依照家訓去實行。平常我寫信去請安,父親因為事忙,有時來不及詳細答覆,就指定曾文正公家訓的第幾篇代替回信,要我細細去參閱。」

蔣多次告誡他的子弟僚屬:「應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書版及書禮」,「曾文正家書及書禮」,「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他審訂《曾胡治兵語錄註釋》時說:曾氏已足為吾人之師資矣。蔣介石認為,曾、左能打敗洪、楊是他們的道德學問、精神與信心勝過敵人。

穿過歷史的硝煙,曾國藩在「借夷助剿」、夷商代運南漕、派人購買美國機器創辦江南機器局、辦理天津教案等涉外活動中的表現,在嚴重的內憂外患而大多數士大夫沉湎於義理考據之時,曾國藩能獨立時代潮流,把握風雲際會,並且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繼承和發揚林則徐、魏源的經世致用之學,大力倡導學習西方,開展自強新生政運動,從而成為中國近代化的開創者。曾國藩的道德操守、滿腹經綸、深謀遠慮、沉浮經歷的個人魅力,曾國藩在治軍、治國、治家、治學上的獨樹一幟,也都給後人留下可資學習的範本,對後來的中國文人、軍人和政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現在懷念他,不無現實意義。

曾國藩是近代中國革新開放思想的「元首」,是中國近代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開創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新紀元。

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一個要求變革的時代;在當時中西文化激烈碰撞、西學逐漸東漸的大背景下,他站在時代的前列,把捉時代的命脈,率先提出並實施了一系列革新開放思想。面對社會的動盪不安,曾國藩一方面將主要精力投入到鎮壓農民起義的軍事戰爭中,另一方面卻對清政府的腐敗行為極為不滿。認識到不進行全面的改革,是難以維護清朝的統治的。因此,他無論是在激烈的軍事鬥爭中,還是在平時的官宦生活中,都能注重改革,除弊興利。特別是他利用在鎮壓太平天國中所取得的權力,在自己管轄地盤內,努力進行改革。

在他的指導下,建造中國第一艘輪船,開啟近代製造業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肇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譯印刷西方書籍,不僅奠定了近代中國科技基礎,而且極大地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棟樑之材,其中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中國「鐵路之父」詹天祐、清末外交部尚書(部長)梁敦彥、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曾國藩是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山祖師。曾國藩自稱:「鄙人乃訓練之才,非戰陣之才」,他教導士兵「說法點頑石之頭,苦口滴杜鵑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練兵,使湘軍成為一支有主義的隊伍,他作《愛民歌》傳唱,使湘軍聲威大震,毛澤東作《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即以此為藍本,蔣介石黃埔建軍時,也將他的《愛民歌》印發學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國國情,寫一篇《討粵匪檄》,使許多知識份子脫去長衫,投到湘軍的旗幟之下,同太平軍作戰並取得了最後勝利。

曾國藩作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對「乾嘉盛世」後清王朝的腐敗衰落,洞若觀火,他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對於「士大夫習於憂容苟安」,「昌為一種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風」「痛恨次骨」。他認為,「吏治之壞,由於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誠為探源之論」。基於此,曾國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時需用德器兼備之人,要倡廉正之風,行禮治之仁政,反對暴政、擾民,對於那些貪贓枉法、漁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嚴懲。至於關係國運民生的財政經濟,曾國藩認為,理財之道,全在酌盈劑虛,腳踏實地,潔已奉公,「漸求整頓,不在於求取速效」。曾國藩對中西邦交還有自己的獨特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國,認為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並反對借師助剿,以藉助外國為恥;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張向西方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實現者卻寥若星辰,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敗太平天國,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他克已唯嚴,崇尚氣節,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一至的擁戴;他的學問文章兼收並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師,實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業。

曾國藩一生致力結交、網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國歷史上規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幾乎聚集了全國的人才精華為招攬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謙遜的老臉,屢屢上書舉薦部下,為部下謀官要權,爭謀職位。他一生推薦過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官至總督巡撫者就有40多人。他們既有李鴻章、左宗棠、郭嵩燾、彭玉麟、李瀚章這樣的謀略作戰軍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蘭、華蘅芳、徐壽等第一流的學者和科學家。

曾國藩繼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風格,創立晚清古文的「湘鄉派」,他論古文,講求聲調鏗鏘,以包蘊不盡為能事;所為古文,深宏駿邁,能運以漢賦氣象,故有一種雄奇瑰瑋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為後世所稱。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變化、發展,又選編了一部《經史百家雜鈔》以作為文的典範,非桐城所可囿,世稱為湘鄉派。清末及民初嚴復、林紓,以至譚嗣同、梁啟超等均受他文風影響。曾國藩著述盛豐,不下百數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傳於世。另著有《為學之道》、《五箴》等。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裏,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曾昭掄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幹部。

曾國藩在同輩士大夫中「屬中等」,頗為鈍拙,但他志向遠大、性格倔強、意志超強,勤學好問,非常人所能及。他從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撥於流俗」,天天寫日記反省自己,一生中沒有一天不監視自己,教訓自己。他守著「拙誠」、埋頭苦幹,不論遭受多大打擊,都不灰心喪氣,而能再接再厲,堅持到底。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訣。

在堅持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應該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及先進的思想理念。使西人擅長之技,中國皆能諳悉,以培人才,而圖自強,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使中華民族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革新開放要從實際出發,為實踐服務。曾國藩革新開放是戡平內亂,加強軍事力量,增強國力,以抵禦外侮的現實需要,最終達到維護國家的統一與完整的目的。在與外夷的交往上,要分析不同國家行為處事的風格、目的,分別不同情況採取不同對策,對狡黠的英法實行迴避,對有實力且自利的俄國則要提防,對「性質醇厚」的美國則盡量與之友好相處,在大國博弈中為國家謀取最大利益。

總之,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都影響深刻;而這種影響不僅僅作用於當時,而且一直延續至今。對於他為官、用兵、處世、治學、修身、齊家、理財等諸方面,特別是其革新開放思想,也將影響未來的中國人。

聽說在一些想出人頭地的人當中,研究《厚黑學》和《我的奮鬥》成為了一種時尚。但筆者認為,想出人頭地最好的選擇還是去讀曾國藩。因為,《厚黑學》和《我的奮鬥》都不具備曾國藩思想和實踐中,為中國人所樹立起的道德豐碑。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