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岩石浪》宋詞鑑賞

作者:王方俊 發表:2009-12-18 19:3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九畹芳菲蘭佩好,空谷無人,自怨蛾眉巧。寶瑟泠泠千古調,朱絲弦斷知音少。冉冉年華吾自老,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喚起湘累歌未了,石龍舞罷松風曉。

這首小令是辛棄疾晚年的作品,約寫於公元1203年。其時正當他南歸後第三次出仕前,賦閑居住在江西鉛山的瓢泉。這一帶的山山水水,特別是"雨岩"的風景,深深打動了他,因此他的筆下不乏對大自然的種種描繪,數量不算太多,但氣象萬千,別具一種情趣和境界。

寫作本詞的時候,辛棄疾已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但仍壯心不已,希冀早年就立下的統一祖國的宏偉理想得已實現。此時他的好友陳亮已經去世,朱熹也在"慶元黨禁"事件中喪生,稼軒深感知音難覓,再也遇不到陳、朱那樣的好友了,不免感慨萬端。小令在描寫"雨岩"景物的同時,寄情於山水,抒發了這種思想感情。

"九畹芳菲蘭佩好,空谷無人,自怨蛾眉巧。""畹",古代土地面積單位,三十畝為一畹。首句化用屈原"余既滋蘭之九畹兮"(《離騷》)句意,說明蘭花怒放,絢麗多採,但"空谷無人",也就只能自艾自怨了。"寶瑟泠泠千古調,朱絲弦斷知音少。 ""泠泠",聲音清脆。這兩句說,"寶瑟"縱使彈使彈奏出清脆悅耳的古典名曲,但也難覓"知音",實際上是詞人自嘆陳亮、朱熹過世之後,很難找到知心朋友,因此心情孤寂苦悶。

過片之後,進一步抒發遲暮傷感之情,與上片緊密聯繫,不可分割。"冉冉年華吾自老","冉冉",慢慢地。作者自嘆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老了,"何處尋芳草?""芳草"與上片的"知音"相呼應,意思相同,這樣就使全詞的思路貫串一氣,意境也更覺深遠。"喚起湘累歌未了,石龍舞罷松風曉","累",本指繩索;"石龍",指石龍風,是一種打頭迎風,如颶風之類,宋孝武帝《丁督護歌》云:"願作石龍風,四面斷行旅。"稼軒反其意而用之,感慨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到處碰壁,特別是他恢復故國的理想不得實現,他的一言一行無不受到阻礙,更使他覺得如同碰上了打頭逆風。結尾兩句,以含蓄委婉的手法,述說人世道路曲折艱難,詞人鬱結胸中的憤懣不得發泄,哀惋欲絕。

本詞在看似平淡的景物勾勒中寓有深意。全詞又多用象徵手法,抒寫自己難覓志同道合的夥伴、壯志未酬的深沉感情。有意境蘊藉含蓄,意近而旨遠的特色。




来源:靜心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