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汽車(Nissan Motor)技術及產品開發部門負責人山下光彥(Mitsuhiko Yamashita)表示,"政府絕對有必要在未來數年提供幫助",否則短期內電動車在全球任何市場,都很難獲得消費者普遍接受。
儘管電動車有諸般好處,該產品在商品化的過程,依舊遭遇重重困難。最大的問題是電池造價昂貴、續航力不理想,充電時間也曠日費時。雖然拜電池技術改善之賜,最新推出的概念車,充電1次就可行駛約100哩。不過,電池製造成本還是高居不下,每顆電池要價1萬美元左右,還是讓一般消費者望之卻步。
電動車要打入大眾市場,還面對了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挑戰:即電動車又便宜、又方便,消費者才會購買。但唯有大量消費者購買,電動車才有可能又便宜、又方便。所以這還是得靠政府率先採取行動,刺激消費者購買電動車。
目前各國政府多半藉補貼消費者購買電動車,提出優惠稅率,與投資電動車技術的手段,推動電動車進入大眾市場。
例如,法國政府補貼購買綠色車輛的消費者5,000歐元(約7,500美元)。而中國也撥出人民幣200億元(約29億美元)的預算,補貼公車、計程車、和公家機關用車,改用電動車。日本政府對某些電動車的補貼金額,也共計為1萬美元。
以色列和丹麥則以優惠稅率刺激消費者購買電動車:前者對電動車課稅10%,對一般車輛的稅率則高達92%。而丹麥對電動車的稅率則降到0。
另外,各國政府也投資研發電動車的技術。例如,美國政府在今年釋出24億美元,用於從事綠色科技的研發。中國則在今年1月宣布將對新能源車輛,增加人民幣100億元的預算。
来源:工商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