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倡議:公開汶川大地震震亡者大名單

發表:2009-05-10 01:1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以人權的名義,公開汶川大地震震亡者大名單》的公民倡議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3日發表了《國家人權行動計畫(2009-2010)》,承諾保障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包括人身權利、被羈押者的權利、獲得公正審判的權利、宗教信仰自由、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保障。同時保障媒體的採訪權、批評權、評論權、發表權。其中還涉及保障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中的人權,為尊重遇難者,承諾對地震中遇難和失蹤者登記造冊並予以公布。

在四川強震發生後的300多天裡,重建過程中傳出過負面的行政事例,給全國民眾造成了困擾和擔憂。普遍的疑慮之下,政府以何種態度對待震區民眾的人權,始終成為不曾轉移的關切點。生者何所依,死者何所道,國家首次就此公開許諾,終於將尊重人權補充為震區重建的核心原則。雖然只有時間表,尚缺路線圖,但在人權的旗幟下,提高了邁向正確方向的可能性。

可也要看到,就在即將迎來大地震週年祭祀之際,仍然沒有一份完整的名單,盡數將罹難同胞和失蹤者收錄在內。震慟尚且不絕,無名傷逝尤其悲哀。姓甚名誰絕非無關緊要,它們的一撇一捺組成人權的基本筆畫。因為每一個名字都是生命的象徵,像流星指示星空那樣,都代表著曾經熱烈生長又迅即斷裂的生活。任由亡者的姓名埋沒,猶如罔顧生民的處境,人權也就無所托付。

將地震受害者與人權畫上等號,不是為了將姓名神聖化,而是要強調人權質樸且直擊人心的一面。歸結到汶川地震,遇難者作為人存在過,也當以人的禮遇接受虔誠的祭奠,循著姓名的線索,才能寄上真實的祈禱。最壞的情形是,若不得不向無名紀念碑低頭致哀,或讓國民去祭拜大而化之的罹難者數字,那將是誰也不能承受的恥辱,必定會在歷史上寫下難以消除的羞愧二字。

以國家人權計畫為衡量標準,任何將遇難者和失蹤者名單作為秘密的舉動都是不可理喻的,更違背這一人權行動計畫所象徵的民眾要求。人權計畫出臺後,為了減少重複勞動,震區的地方政府,應公開已經掌握的名單,並徹查遺漏的姓名。而這些人權名單屬於所有民眾,可以被自由查閱、獲取和傳播,也同樣可以被自由地查漏補缺。

儘管目前仍然殘缺不全,但震亡者與失蹤者名錄是四川地震留給全體國民的遺產。政府部門曾經強調要對遇難人員進行詳細核實核查,收集姓名、籍貫、遇難地點等基本信息,因此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程序,必須分期分批公布,核實一批公布一批。應該承認,核實遇難者名單是一項龐大的工程,甚至會涉及遇難經驗教訓總結問題,因此在四川地震一週年祭將至之時,公眾對於盡快公布遇難者包括遇難學生名單懷有熱切的期待,因為這也是災區重建工程的一部分,是我們公民社會自我治癒的一個程序。

事實上,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已有一些志願者在四川自發地整理地震中遇難的學生名單,他們通過網路搜索引擎谷歌、百度提供的無數鏈接以及公開新聞報導,以電話或親自拜會當地相關政府部門、遇難者親屬等諮詢方式,蒐集和整理相關的信息。這既是對政府部門主動行使職守去釐清謎團的壓力,更是為落實人權行動計畫相關承諾提供巨大動力。尊重接納社會組織或志願者團體介入名單的蒐集、整理和發布等,而不是以狐疑或排斥的態度看待這些公民以及團隊的自發努力,將是落實公民權利法案的最好見證。

強調建立並公開震亡者名單,詳實登記他們的性別、年齡、籍貫、身份等,並非為了爭取什麼權利,只是為了抵制無時不在的遺忘,實現更莊重的紀念。名字體現人權,名字就是悲歡離合,展現往昔的生活片斷。由此,呈現他們生前的笑臉,察見那些已然破碎在五月的夢想,撫慰那些永遠不能癒合的傷痛。在名單的幫助下,地震就不可能真的奪走那些同胞,因為他們留下了一世為人的憑據。
四川省地方政府在2009年5月7日終於公布了四川地震中遇難公民數據,並刻意迴避了地震中倒塌學校的建築質量問題,我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

第一、四川公民黃琦先生、譚作人先生等人因開展獨立調查遇難學生人數至今仍被監禁,失去人身自由,政府應恢復這些良知公民以人身自由的權利。

第二、政府應詳細核實遇難公民的基本信息,建立遇難公民資料的相關檔案,並對全社會開放,這既是公民的生命權、知情權、參與權等基本人權應有的恪守和尊重,同時也是對其所作的人權承諾進行兌現。

第三、政府公布的遇難人數與民間調查統計的遇難人數差距很大,其真實性和準確度令人懷疑,應取消民間人士對地震遇難者開展獨立調查的種種敵意和限制,真正做到政府與公民社會的良性互動,取信於民。

第四、對於四川地震中大量存在的學校建築質量問題,應充分尊重民意和事實真相,堅守社會正義,依法處理事故責任人,告慰在地震中無辜死去的教師和孩子們。

在四川地震一週年之際,用這種方式表達我們對於人類生命權利的尊重,表達對於地震亡靈的哀思和默祭,此次活動向公民社會開放聯署,聯署郵箱:

[email protected]
2009年5月9日星期六


聯署公民(34位):
張澤石(北京市離休幹部)
冉雲飛(四川 編輯)
易 林 (四川渠縣 打工仔)
陳雲飛〔四川 農民助理〕
胡 敬(重慶 下崗工人)
夏業良 (北京 經濟學家)
甘 泉 (獨立學者)
武文建(北京 畫家)
唐吉田(北京 律師)
張 輝 (北京 律師)
李靜林(北京 律師)
劉 巍(北京 律師)
瀋必成(北京 社會活動家)
李欣欣 (北京 IT工程師)
馬天成(北京 社會活動家)
李文心(北京 搖滾歌手)
王 鋼 (北京 NGO從業者)
張若塵(河北 教師)
艾曉明 (廣州 公民影像倡導者 獨立製片人)
何 偉 (廣東 職業經理、工程師)
馬少方 (深圳 自由職業)
鄭 達 (海南 工商人士)
STONE(上海 記者/編輯)
王連城(山東 自由職業者)
王小剛(江蘇,教師)
刑立強(吉林 原講師 四大冤案得主)
周曙光(湖南寧鄉 網路工程師)
趙國良(湖南 公民)
李海洋(湖南 詩人)
陸思同(湖南 公民)
張 敏 (湖北 民主人士)
黃河清(西班牙·自由撰稿人)
陳震康 (挪威 政治流亡者)
Francis Song( U.S.A. Physician)



来源:維權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