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口味重,油膩的食物與皮膚病變或感染有關?中醫師鄭歲宗指出,中醫認為兩者有關聯。
中醫師鄭歲宗在一場講座中提到,傳統中醫認為,"高粱之變,足生大丁",高梁與"膏粱"相通,指肥膩厚味的食物,大丁就是指大疔,也就是癰瘡之類的皮膚病變。
醫師表示,從現代的觀點來看,這類理論也說得通,愛吃肥膩的食物,長期下來,很多人因此出現慢性代謝疾病風險增加的問題,後期可能因為代謝疾病,出現皮膚多發性膿瘍,體表若有瘡癤時,油膩的食物引起發炎反應,使皮膚病變更加嚴重。
中醫過去談論到疔或瘡,認為可能與個人衛生或是飲食偏差、體質有關。例如典籍中提到,汗出後而受到濕邪侵襲。過分多吃辛炸辣燥熱食物的人,很常見發生大的疔瘡。中醫對此的治療方法大都為涼血袪瘀、清熱解毒,疏肝解鬱。常用外敷中藥有薏苡仁等,其可利濕健脾,舒筋除痺,清熱排膿。
此外,黃芩則可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白芨則能收斂止血,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疔瘡的治療除了清熱涼血外,癰瘡如果有硬節,需要活血化瘀,並利用藥物改善結節聚積的情形,這時處方中常見加入浙貝、夏枯草等散堅軟節的藥物,患者最好請中醫師診斷再使用藥物。
疔是因為細菌感染導致;感染者起初只是淺層皮膚發炎、出現微小的小膿包,但如果未注意、小小膿包即會變成大膿包;有些人一看到膿包便會不自主去擠壓,這時細菌就會擴散更快,導致更多膿跑出來,形成深部皮膚發炎。
来源:臺灣新生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