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的來歷?(圖)






我們如果閱覽古文詞賦,經常看到古人談到年齡時,除了用數字表示外,還會使用一些有趣的代稱。

如《淮南子.泛論》:"古之伐國,不殺黃口。"又晉朝陶潛《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及《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儒林外史.第十回》:"魯老先生有個令愛,年方及笄。"另《西遊記.第二十回》:"又問:‘年壽歲何?'道:‘痴長六十一歲。'行者道:‘好!好!好!甲重逢矣。'"而黃口、總角、弱冠、及笄、花甲都是年齡的代稱。

那麼,為什麼要把六十歲稱為"花甲之年"呢?

中國古代曆法是以天干地支相配來紀元,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十二地支。天干地支兩兩相配,從甲子開始,至癸亥為止,共有六十個組合,每六十為一個循環,週而復始,所以六十為一甲子,稱"六十甲子"。又天乾和地支的組合是依次錯綜相配,故又稱為"花甲"或"花甲子",也就是說"花甲"有六十之意。因此,後來人們就把它用來作為六十歲的代稱。如唐朝趙牧《對酒》詩:"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除了用"花甲之年"代稱六十歲,也可以用"耳順之年",如《論語.為政》篇:"六十而耳順。"還可用"平頭甲子",古代計數若逢十、百、千、萬等不帶零頭,俗稱齊頭或平頭,如唐朝白居易《登龍尾道南望憶廬山舊隱》:"青山舉眼三千里,白髮平頭五十人。"及元朝燕公楠《摸魚兒》:"又浮生平頭六十,登樓悵望荊楚。"另外,周制允許六十歲以上的老者可以拄杖行於鄉里,如《禮記.王制》:"六十杖於鄉。"所以"杖鄉之年"也被用來代稱六十歲。





来源:新三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