僳僳族"俄勒"為定情信物(圖)






僳僳族主要分布在雲南西北部山區,多居於半山以上。以狩獵和採集為生計,用山中的棕櫚、火麻等原料製衣。到了清代,他們除了採集野麻也能種植家麻。 僳族姑娘從七、八歲起就開始學習續麻,無論全家圍坐烤火、勞動休息或背著筐子走路,她們總是隨身攜帶麻皮,雙手不停地續麻。

"俄勒"為定情信物

僳族男女著長衫,女子頭戴"俄勒"、身穿的百布衣均有過十分動人的傳說。相傳在久遠的年代,一對青年男女十分相愛,小夥子整日在深山野林裡打獵,除了用一塊獸皮遮羞外,全身袒露。姑娘看到小夥子身上被荊棘刺得遍體傷痕,十分難過,便翻山越嶺找野麻,剝下麻皮,捻成線,經過許多不眠之夜,終於織出麻布,縫成衣衫,送給小夥子。小夥子為了使姑娘打扮得更美麗,編製了"俄勒"(頭飾),送給姑娘,從此, 僳族小夥子就以"俄勒"為定情物送給自己最心愛的姑娘。

"百布衣"滲透著鮮血和情意

《百布衣》的故事滲透著僳族人的鮮血和情意。傳說,古時在抵禦外敵的戰爭中,首領們往往用彩布包著獎品,獎勵那些在戰爭中最勇敢的戰士,獲獎的次數越多,得到的彩布也就越多。婦女們為了表達對遠方戰士的思念,炫耀親人的功績,就在包頭和衣服上盡量配上多種彩布,最終形成了僳族特有的百布衣。



来源:中華文化信息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