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見過舊北京的年輕人認為歷史就是這樣,老年人則認為舊北京已經消失了,修舊不能如舊。但投巨資建造的前門舊街,像迪士尼樂園滿足人們"快樂"的需求一樣,也滿足人門對歷史和傳統的需求。
前門北大街南邊一路之隔有一座已經孤立的百年老店同新建的仿舊街道形成新舊、真假的對比。仍然堅守在這座老店中拒絕被拆遷的孫女士說,這個家族的老字號是她太祖父在道光年間創立,已經有150年歷史。但是當局以拓寬路面,建路邊綠化帶,和土地儲備等名義要他們拆遷,並且不許他們重建後返回。
這座被稱為"釘子戶"的老房成了北京寬敞大道和高樓大廈中間的獨特風景。不知道北京碩果僅存的"釘子戶",是不是會因為他們反映北京城市發展,社會劇變而具有文物價值,從而作為社會的"活化石"被保護下來。
如果現在毫不留情地把"釘子"全拔掉,哪天等人們有了懷舊的需要,就會追悔莫及,估計還得像現在用舊磚瓦(部分)重建北京50年代被拆除的舊城牆,重建"舊"前門大街那樣,將來再重新復原"釘子戶"。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從前門大街往東,在瓷器口的另外一家"釘子戶",完全被圍在開發商圍期的的高牆內。這是仍然有4各院落的老房。房主李女士在那裡苦苦堅持了多年。那天下大雨,看守"釘子戶"的治安人員去躲雨,我們才能進去。進了這家"釘子戶",就像進了上甘嶺的坑道,裡面凌亂不堪,能體會到房屋主人長時間深陷重圍,艱苦對峙的艱難。
據李女士講,她想去觀看前面大街開張時,受到當地警察阻攔和拘留,並受到毆打。她還講述了已經獲得周圍大片土地所有權的香港開發商雇佣黑社會打手對他們進行暴力拆遷。他們的大部分房間被強行拆除後,他們仍然堅持下來。但大部分鄰居已經迫於壓力搬遷的北京的外圍。有人在搬遷後發現受到開發商欺騙而陷入絕望自殺。
據前面的孫女士講,她周圍的鄰居大多也是被迫搬遷,有的鄰居的房子被強拆後,精神瀕臨崩潰。這兩個"釘子戶"成了北京拆遷的一面鏡子:新北京隨處可見巨大的室外和室內空間(慷慨得到了浪費的地步)代替了舊北京的胡同和小巷,也讓人看到了消失在新建的高樓大廈的背後小民的無奈。絕大部分人沒有成為"釘子戶",也許不是因為他們的意志薄弱,而是因為他們更無奈。估計"國際援助"是讓前門大街的"釘子戶"能堅持至今的一個原因。孫家的一個女兒是澳洲公民,老店裡面赫然懸掛著中澳兩國國旗,在宣揚中澳友誼的同時,也時刻提醒"來犯者",強行拆除會使問題國際化。瓷器口的李女士雖然要全職照顧自己殘疾的孩子,但似乎擁有眾多房產和房租使"持久戰"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估計北京這些零星尚存的釘子戶終究會被迫為城市改建和開發讓路,除了住戶自己,當局和公眾不可能因為懷舊而珍惜他們。現在還為時尚早,大概五十年以後,或一百年以後,人們開始懷舊,需要再造歷史的時候,那時候或許北京會造出一些"釘子戶",就像現在重修城牆,重建舊街一樣。
歷史,是人腦中的想像也罷,共識也罷,但重"修"歷史的背後,是實實在在的商業利益
来源:德國之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