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察:從"台語入港"到"三通整合"

作者:江迅 發表:2008-06-26 01:4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多次在臺灣政壇採訪,經常因台語而感覺文化隔閡。臺灣媒體朋友說,你不懂台語,就顯得那麼不入流。

臺灣擴大金門馬祖小三通實施對象 


一次採訪時任副總統呂秀蓮,她說:"因為規定花糊糊,才會鬧出問題霧煞煞"。一次採訪時任總統陳水扁,他說:"我自己主動減薪,還可能歪哥嗎?""花糊糊"、"霧煞煞"、"歪哥",大致還能猜出什麼意思。但更多的台語,聽了就真是一頭霧水了。有立委說,陳水扁根本就是"白賊七"(台語,意指謊話連篇);有立委說,陳水扁"給敖"(台語,意指自以為很厲害);有學者說,這是"飢餓狗肖想豬肝骨"(台語,意指幻想不可能的事);有選民說,他這隻"靠頭饅"不知生死門(台語,不明情況,不知事情重要性)......

當下香港,潮流用詞也台語。早先還以為台語就是閩南話,後來才明白兩者並不等同。香港年輕人愛聽周傑倫、王力宏的歌。周傑倫《牛仔很忙》中有歌詞"心愛ㄟ你走去叨位,我哪ㄟ攏沒看到你", 句中台語"ㄟ":臺灣注音,助語詞;"叨位":哪裡;"攏":全都。王力宏的歌《改變自己》中有歌詞"改變龜毛,改變小器",句中台語"龜毛":愛挑剔。臺灣用語在香港漸漸流行,滲入香港人生活中,成了年輕人的潮語,使用的人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年輕。他們言語中,時不時夾個台語用詞,鴨霸(獨斷)、歹勢(對不起)、抓狂(發狂)、抓包(做了壞事被人發現)、卡抓(沒有用)、麥閣(別再)......

台語詞的新潮有趣,頗受香港年輕人追捧。但很多香港學者、教師、家長,卻對這些似懂非懂的台式潮語不屑一顧,不以為然。其實,流行總有它的時尚密碼,對它的生命力,不可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有趣的是,除了台語外,台劇、臺星、臺灣書籍、台式飲食時下也在香港大熱。臺灣因素滋潤著香港。

三通對香港的影響

近期,說到臺灣因素,香港社會最關注的或許是兩岸"三通"了。所謂兩岸三通,即大陸與臺灣直接通郵、通商、通航,前兩者已基本開通,通航雖議論多年,卻未能落實。兩岸民眾往來,貨物週轉,需經過香港或第三地中轉,航程時間長,費用增加。不過,中斷了9年的大陸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的談判終於恢復。經磋商,確定大陸居民赴臺旅行團及週末客運包機直航於7月4日啟動,在未來一年,每天最多可有3000名大陸遊客赴臺。兩岸實行三通,將令擔當中介角色的香港受衝擊。臺灣總統馬英九競選時還宣稱,將盡快研究多項兩岸經貿正常化措施,包括對大陸投資鬆綁,解除廠商赴大陸投資的四成比例上限。兩岸直航,會不會打沉香港,這是香港人不能不關注的。

香港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說,兩岸直航會使過境香港的臺灣旅客減少,由於這批遊客經港轉機而往返兩岸,在香港消費不多,真正來香港旅遊及消費的臺灣人還會繼續來。三通直航後,去臺灣的大陸遊客猛增千倍,這些遊客大部分會乘坐直航飛機而不經過香港,但只要有1/10選擇走香港,其絕對數字已經被陳水扁時代多得多。這就是做大蛋糕,各方能多分一塊。再說,數以萬計在深圳、東莞設廠的臺灣人,仍然會選擇經香港回臺灣。開放台海兩岸直航,能使愈來愈富裕的大陸人購買更多臺灣產品,這樣就會有更多臺灣產品由香港和深圳港口運輸。

香港政府官員幾乎對都外統一聲稱,香港人員交流中心地位、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不是僅僅三通直航就能締造的。一些機構最近紛紛預測三通後對香港有所影響的數字。香港貿易發展局轄下的物流發展諮詢委員會預測,一旦三通,經營港臺航班頻仍的國泰航空,每年利潤將減少6億港元,乘客人數減少70萬人次。香港機場管理局的數據顯示,經香港到大陸或臺灣的旅客會減少10%。香港貨櫃運輸業職工會副主席謝浪估計說,直航令香港貨櫃處理量減少5%。香港旅遊發展局也預料,一旦直航,香港每年會流失150萬人次來自臺灣的"入境不過夜"旅客。

其實,兩岸三通帶來的還不只是少了遊客,少了貨櫃。從目前政府、業界和學者的討論看,還都是計算短視的"婆仔數"。細心人不難觀察到,兩岸這次會談,雙方的思維遠遠超乎兩岸三通。海基會主動提出雙方在對岸互設辦事處、臺灣的中油公司與大陸的中海油公司建立共同勘探機制,海協會對此作出高度肯定。雖然這些議題有待討論深化,但臺灣藉助大陸提振經濟,並非只求"遊客"、"直航"那麼簡單,而是從戰略思維布局,希望運用大陸的優勢開拓新產業,提升臺灣產業的位階。兩岸經濟整合,必定觸動大面積經濟板塊,動了周邊地區的"乳酪"。據悉,新加坡、韓國、日本政府聽聞兩岸這些議題都出乎意料而"嚇了一跳",隨即下令有關部門以戰略眼光作出審視和分析。

一旦兩岸經濟整合,區域經濟戰略格局必定重整。如果香港政府還只是掐著手指,小眉小眼算計那些數字,不從戰略高度應對可能出現的戰略經濟重大變局,香港被真正邊緣化就難以避免了。你可以無視台語在香港的流行,語言文化是潛移默化的事,不會實時對香港帶來衝擊,但一旦經濟上三通整合,香港的營商環境的變化就非同小可了。唯有在"大中華"中造就"大香港",這樣的香港才不是輸家。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