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哪吒》剧照(Public Domain)
2019年上映的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全球票房排行榜上狂攬超過7億美元,位列全球票房第18位,成為中國影史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這一驚人的成績,不僅僅是電影本身製作精良的體現,更深層次地反映了當代中國社會的一種特殊心理現象——在壓抑之下,中國人渴望「造反」。
在一個影視作品長期受到審查、言論自由受到打壓的國家,為什麼一部講述叛逆少年的動畫電影能突破重圍,打破票房記錄?答案或許並不在電影本身,而在於中國社會的現實困境和大眾內心深處的抗爭意識。
哪吒:從神話叛逆者到現實情緒的寄託
哪吒自古以來就代表著挑戰權威、不認命的精神。他生而被視為妖孽,不被認可,最終卻靠自己的力量逆天改命,打破命運的枷鎖。而今天的中國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
過去三年,疫情的封控讓無數人丟掉了工作、家庭支離破碎,人民的尊嚴和自由被任意踐踏。疫情結束後,房市崩盤、失業潮洶湧,普通人的生活愈發艱難。然而,中國人無法真正站出來發聲,任何對社會的不滿都會被迅速鎮壓。在現實中無法抗爭的人們,只能在文化產品中尋找情緒宣泄的出口,哪吒,恰好成為了那個載體。
中國人的「心理造反」:為什麼哪吒符合這個時代?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全球票房排名第18,但這一數據背後的真正含義是:中國人正在以某種隱蔽的方式進行精神層面的反抗。
「我命由我不由天」VS被掌控的命運
哪吒的核心台詞「我命由我不由天」,在中國社會環境下,幾乎可以理解為一種「造反宣言」。中國的普通民眾長期被命運裹挾:買不起房、看不起病、失業無處求助、孩子教育成本高昂……一切都彷彿已經被安排好,人們被迫接受自己的悲慘命運。而哪吒的形象,則代表著對這一切安排的反抗。
「生而為魔」VS中國人被貼的標籤
在電影中,哪吒被天命定義為妖,受到世人誤解和排斥。而現實中,中國人也被無數的社會規則和制度標籤化。你不聽話,就是不穩定因素;你質疑社會,就是異見分子;你想改變現狀,就是不安定力量。這種對個體自由的壓制,讓哪吒的形象變得更加具有現實意義。他的掙扎,就是中國老百姓的掙扎。
「打破成見」VS被壓制的聲音
哪吒最終證明了自己不是妖,而是有能力掌控自己命運的英雄。這與現實中許多被打壓、被消音的中國人形成了對應關係。人們在現實中不敢反抗,但在銀幕前,他們可以為哪吒的每一次抗爭熱血沸騰,感受到那種被剝奪已久的勇氣和希望。
誰是現實中的「天庭」?
在哪吒的故事裡,他的主要對抗對象是天庭——一個至高無上的權力體系,決定著所有人的命運。而在現實中,天庭的象徵顯而易見。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體制,就像是一個現代版的天庭,擁有絕對的掌控權力,試圖主宰人民的一切。哪吒反抗天庭,受到中國老百姓的擁戴,意味著中國數億人的內心堅決反抗共產黨。
但哪吒的成功告訴人們,天庭並不是不可戰勝的,命運並不是不可改變的。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在中國大受歡迎——它給了人們一絲希望,讓他們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殘酷統治下,哪怕現實再壓抑,人們命運仍然可以被自己掌控,敢於挑戰共產黨和敢於挑戰天庭是一樣的。
哪吒的票房是社會情緒的真實投射
當一部國產動畫電影能夠在全球票房排名第18,它的成功絕不僅僅是因為製作精良、特效震撼,更是因為它觸及了中國社會的痛點。在一個無法表達抗議的國家,人們只能通過看電影評論電影的表達形式,來進行心理上的「造反」。
哪吒的逆天改命,象徵著無數被現實壓迫的普通中國人心底最深處的吶喊。他們不敢直接說「我命由我不由天」,但他們可以在影院裡為哪吒的反抗歡呼,可以在內心默默認同他的精神。這部電影的成功,不僅是票房的勝利,更是中國社會隱形抗爭的一種體現。
或許,這就是哪吒電影的真正意義——在沉默中吶喊,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kzgd/ad/kzgmembership-20210704_72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