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傳珩:"文化太監"余秋雨

中國御用文人的一面鏡子

發表:2008-06-16 05:5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余秋雨(圖)以文做秀在大陸是出了名的。而如今他竟借國難當頭,"含淚"媚共,在其博客《含淚勸告死難學生家長》一文中,要求在這次大地震中遇難學生的家長們停止請願活動,以免被"反華媒體"所利用。余秋雨如此用心良苦地替黨和政府擔憂,壓制大地震難屬的合法權利,實在讓人始料不及。而今,這篇良心泯滅的文章已經激起了廣大網民的強烈炮轟,批評遣責之聲不絕於耳。然而,與民間輿論形成強烈反差的官方媒體,卻大力渲染、突出余秋雨的這篇媚態文章。例如,6月7日《北京晚報》12版發表了《余秋雨含淚寫新博》的官薦文章,文章稱: "著名學者余秋雨6月5日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表最新博文,就地震災難之後續問題有條有理地談出了他的看法。文章保持了其清醒的大局觀,文字不失理性真誠,一經發布立即引發了網友的熱烈反響。"該文公然歪曲事實,將網上一片鞭撻之聲,偷換稱"熱烈反響"。由此可見,當下中國的官民立場與情感的對立,同時也再一次展現了余秋雨這位中國優秀"文化太監"對當權者的"人格魅力"。

記得不久前,余秋雨就站在官方立場發出如此文化聲音:他發表《自語》文中表示,中華民族在災難中的透明呈現,立即解除了外部世界的諸多誤會,證明自己的本性是大善,因此感動了天下;同時又代主子憤怒討伐了"地震天譴論",狂囂如果真是"天譴",他要對天高喊:"天啊,你殘害蒼生枉為天!";此次又在《含淚勸告死難學生家長》文章裡,不無嬌情地擺出了"深明主子大義"的姿勢,替當權者排憂解愁,要"含淚"勸告失去孩子的憤怒難屬放棄問責。文章媚態百出的寫道: "你們一定不會否認,這些天來,無論是中國的各級政府、軍隊、武警、醫生,還是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國的救援者、志願者都盡心盡力 、令人感動。只有當這些裡裡外外的多重力量不受干擾地集合在一起,才能把今後十分艱鉅的任務一步步完成。因此,你們要做的是以主人的身份使這種動人的氣氛保持下去,避免橫生枝節。一些對中國人歷來不懷好意的人,正天天等著我們做錯一點什麼呢。"

該文很自然地將自己擺在統治者的立場上,以你們我們劃線,形成以下文章邏輯:"你們"即請願家長,而"我們"便是政府,是救援者,是"你們"的恩人,"我們 "都在救援"你們","我們"沒有做錯一點什麼,而"你們"卻在橫生枝節,苛責"我們"這些"恩人",從而影響"我們"營造的救援之動人的氣氛?這正是一些對中國人歷來不懷好意的人天天等著的。余秋雨竟然如此將伺候主子的奴才與主子劃了等號,將民眾排除在外,成了"我們"的對立面"你們"。所以他要以"我們"的名義,對"你們"橫生枝節的"請願"進行了"含淚"的討伐。"警察們正用溫和的方式勸解,但家長們情緒激烈。由此,那些已經很長時間找不到反華藉口的媒體又開始進行反華宣傳了",而責任就在"你們"。如此顛倒黑白的文章,慇勤主動的迎合權力所需,不已奴氣十足,媚骨昭然了嗎?由此看來,余秋雨是不辱 "文化太監"這個稱謂的使命的。

說余秋雨是"文化太監",根據的正是其一貫表現與文章的自我定位----他是在利用文章伺候主子,向主子討賞的。其實,這也是有其歷史定論的。人所共知,文革時期余秋雨就賣身投靠當權者四人幫,成為其文化打手。1968年10月16日《林彪同志委託江青同志召開的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提出要批判原蘇聯戲劇理論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以便為江青當"文藝革命英勇旗手"掃清障礙。上海根據姚文元的電話指示便成立了"批判'斯坦尼體系'戰鬥組",該組設在《文匯報》社,余秋雨即為這個小組的五人成員之一。據胡錫濤回憶:"為了吃一頓肉絲面夜宵",余秋雨"每天步行一個半鐘頭"來到《文匯報》社賣力撰寫批判"斯坦尼"的文章。再舉兩例:1973年11月餘秋雨在《學習與批判》上發表《尊孔與賣國之間----從魯迅與胡適的一場鬥爭談起》,該文大罵胡適為"賣國賊"、"反革命"。 1974年1月餘秋雨又在《學習與批判》上發表《胡適傳》,對胡適帽子越扣越大 ,棍子越打越重,胡適的親屬胡念柏讀了後造成很大的精神壓力以至住進了醫院(鬍子暄:《"余秋雨,你應當受到良心的責備"----一位胡適親屬致余秋雨的公開信》,《新週報》2004年11月3日)。其實,一個人的嘴臉,不用幾筆就可以勾勒的生動、鮮明而具體了。

聚焦余秋雨的臉譜,正是當下中國御用文人的一面鏡子。余秋雨代表著御用知識階層的媚態化與犬儒化現實。如6月6日,山東《齊魯晚報》A26版"青未了"副刊發表作者名為王兆山(山東作協副主席)的"詞二首",該詞竟稱地震死難者"黨疼國愛", "縱做鬼,也幸福",還無恥地以死難者名義發出企盼:"只盼墳前有屏幕,看奧運,同歡呼。"如此肉麻文人已經喪盡天良,厚顏無恥到極點。當下正處於新舊文明轉換過程中的中華民族,在"紅色記憶"與權力操縱的背景下,一切思想、文化與藝術,都充斥著媚權和媚俗的媚態氣息。知識人精神離追求真實、自由與高雅的文化品質愈來愈遠。當我們用批判的視野審視當下中國的官場文化、藝術與時尚潮流,就會發現如今中國能夠走紅的主流文化創造者,大多不僅缺乏真正的人文關懷,更沒有自由批判的精神力量。在如此粗俗的"紅色記憶"與媚態文化背後,表現了當下官場壟斷的整體文化品質的衰退。這正是對在大地震後全民提升起的人類 "類化"意識的背叛。今天,我們時代的官場文化藝術,已經淪落為伺候主子的太監和宣傳商品的包裝。那些賣身投靠權貴的文人,已淪為統治者集團中的"文化太監"。記得知識社會學創始人曼海姆曾說,"知識份子"是"自由的漂浮者",即一個沒有根基的社會階層,因為不明確他們隸屬於哪一個集團,因而有著自由思想的特點。這種特點就是"在沉沉黑夜中擔當守更人的角色"。但今日中國的"御用文人"卻找到了權力為靠山,因而他們的表現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社會置疑:不僅僅是他們價值觀受到非議,其人格媚權、媚俗更遭到嘲弄。因此余秋雨做秀不成,遭到網民的強烈炮轟也就不足為怪了。

余秋雨這面鏡子又照出了多少中國 "文化太監"的媚態,而他們遭到民眾普遍唾棄的命運已經無法改變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新世紀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