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報導,據貴州省畢節市召開的"中國(畢節)石漠化治理與生態文明高層論壇"披露,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形成的中國石漠化土地分別佔石漠化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二十六和百分之七十四,人為因素已成為中國石漠化土地形成的主因。
據監測,目前中國石漠化土地面積約一千兩百九十六萬公頃,潛在石漠化土地面積一千兩百三十八萬公頃,涉及貴州、廣西、雲南等八省區四百六十個縣(市、區),人口兩億兩千萬,每年仍以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四的速度擴展。
中國國家林業局副局長祝列克表示,岩溶地區經濟欠發達,群眾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柴,樵採是植被破壞的主因;岩溶地區山多平地少,缺乏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科學的農業耕種方式,充沛而集中的降水使得土壤易被沖蝕,導致土地石漠化。
他說,由於耕地少,當地群眾毀林毀草開墾來擴大耕地面積,由於缺乏水土保持措施,新開墾地土壤流失嚴重,土被沖走,石頭露出。此外,亂砍濫伐、亂放牧也造成這些地區森林面積減少,地表失去保護,加速石漠化發展。
據林業局統計,人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中,過度樵採佔百分之三十一點四,不合理耕作佔百分之二十一點二,開墾佔百分之十五點一,亂砍濫伐佔百分之十三點四,過度放牧佔百分之八點二,亂開礦和無序工程建設佔百分之十點七。
来源:中央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