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詩筒的起源,《唐語林》載:"白居易為杭州刺史,與吳興守錢徽、吳郡守李穰酬唱,多以竹筒盛詩往來,謂之詩筒。"此後,文人雅士用詩筒傳遞詩稿、往來賡唱形成一種風氣。唐朝詩人李賀〈賦贈鄭少如畫家〉:"春藏腕底若花神,惜我空囊嗟負負。"可見他外出必攜帶詩囊,其功用正如詩筒。
到了明代,詩筒更成為文士出遊時攜帶的文具,詩興一發,摘得佳句,當即記錄。晚明士人痴愛自然山水,更喜以詩文、書畫留下了出遊之逸趣,於是對出遊用具也十分講究。
高濂在《遵生八箋》中專列有"游具",屠隆《游具箋》描述出遊時的"備具匣",內有詩筒與茶具、香爐、文房用具等,詩筒內"藏紅葉各箋,以錄詩""紅色者肖紅葉,綠色者肖蕉葉,黃色者肖貝葉。山游時,偶得絕句,書葉投空隨風飛揚,泛舟付之中流,逐水瀋浮,自多幽趣。"
騷人墨客三五人,相約出遊,沿途吟詩作對,取詩筒內詩箋,提筆一揮而就,復付諸流水,何等暢快何等逍遙;比起今日之便條紙、筆記本,竹詩筒與詩箋似乎更多了一份自在與幾許幽興。
来源:人間福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