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陽藥宜於清晨服用
補陽藥主要指補腎陽藥,據《奇效良方·諸虛門》所載強陽補腎方藥71首中,註明平旦空腹服之者達56首,佔總數的73%,可見補陽藥主張在清晨服用是最多的。
利濕藥宜於清晨服用
宋代《類編朱氏集驗醫方》所載通陽化濕之雞鳴散,後代稱之為"治腳氣第一品藥"。該方之妙,不僅在於選藥配伍得法,且以擇五更雞鳴時服藥而命名,其療效是與合理擇時服藥密切相關的。又龔廷賢用沉香快脾丸通陽行水,亦提出"消頭面腫,五更初用蔥白酒送下;消中膈胸腹腫,五更初用陳皮湯送下;消臍以下腳腫,五更初用桑白皮湯送下。"儘管其水腫的部位不同,引經藥的配伍相異,但強調五更時服用是一致的。
催吐藥宜於清晨服用
劉河間以獨聖散湧吐風痰,提出"吐時辰巳午前,宜早不宜夜。"其後,不少醫家都效法用之。《東醫寶鑒》以吐法截瘧,所載常山飲、七寶飲諸方,儘管其適應症有所不同,亦均強調宜於清晨服藥催吐。
解表藥宜於午前服用
李東垣認為"午前為陽之分,當發汗;午後陰之分,不當發汗。"明代李木延受其啟迪,亦提出"俱宜午時前發汗,午後陰分不宜。"亦有醫家認為大凡走表透邪之藥,均宜午前服用。
益氣藥宜於午前服用
覽李東垣《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蘭室秘藏》,均可發現其治脾虛氣陷諸疾所制補中益氣湯、參術調中湯等八首益氣升陽方,都強調在午前服藥。羅天益還進一步提出益氣升陽藥之所以午前服用,乃"使人陽氣易達故也。"
瀉下藥宜於午後或入夜服用
歷代醫家對瀉下藥的服用時間大致有三種意見:
其一,午後進藥。
如李東垣曰:瀉下藥"乃當日巳午之後,為陰之分時下之。"李木延亦謂傷寒漸熱不納食者,巳午以後下之尤好,雜病皆同。
其二,日晡時進藥。
如清代張隱庵等注《傷寒論·敘例》云:"秋宜下者,日晡人氣收降,因服下藥,亦順天時之大法也。"
其三,入夜服之。
如《證治準繩》中記載:倪維德以通氣利中丸治臟腑秘結,火邪上炎之目疾,羅天益用神功丸瀉熱結便秘,王肯堂本人以局方七宣丸通利大便,皆主張入夜時服之。
以上三種意見雖有差別,但都認定瀉下藥不宜在午前服用。
滋陰藥宜於入夜服用
明代薛立齋用六味地黃丸養陰,有一顯著特點是強調入夜時進藥。李東垣以當歸六黃湯治陰虛盜汗,王肯堂以麥煎散、連柏益陰丸治陰虛勞熱,亦主張夜睡時服之。
安神藥宜於夜臥服用
本用法最早見於宋代許叔微。其以辰砂、遠志丸、珍珠母丸鎮心安神,提倡夜睡時薑湯送下。其後,不少醫家都把它作為臨證用藥的範例。如危亦林以天王補心丹養心安神,龔廷賢用加味定志丸寧神定志,王肯堂以遠志丸安神定魄,秘傳酸棗仁湯養血寧神,也都提出了夜睡前服用。
此外,《臨證指南醫案》也曾指出"晚進補脾胃藥","暮服平肝藥"。此因晚、暮之時,正藉酉時17?觸19點,其時恰為脾胃氣血流注的最低點,又為腎臟流注最旺之時。如在臟腑功能最低的時候進補,就有如雪中送炭,效力倍增,故宜晚進補脾胃藥;酉時主時髒為腎,於腎水旺時平肝木,則水易涵木,又宜暮服平肝藥。
從上述八類藥物的擇時服法,大概又可歸納為如下三種規律:
1、大凡升提外透的藥物,適宜於午前服用;沉降下行的藥物,宜於午後服之。
2、大凡溫陽補氣的藥物,宜於清晨至午前服用;滋陰養血的藥物,宜於入夜服用。
3、大凡祛除陽分氣分之邪的藥物,宜於清晨服用;清泄陰分伏火的藥物,宜於入夜服之。
来源:39健康網社區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