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外婆的往事,大多是小時跟她的那幾年她親口告訴我的。雖然我的童年只有三、五年的時間住在外婆家,對我而言,似乎所有的記憶都是從那時開始的。記得常常是夜深人寂,躺在暖乎乎的被窩裡,望著空空如也的土屋,外婆點上一支香菸,講一些似乎很遙遠的事兒。
外 婆娘家在二十多里外的一個小鎮,鎮子雖不大,但卻很熱鬧。屋前是街,屋後是河。也算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生活比鄉下要好得多了。家裡開著一個雜貨鋪。外 婆很少提到父母,卻常說起她大哥和二哥。家裡人丁興旺,家境殷實,說的很多事我當時聽不大懂,也沒怎麼往心裏去,可總想著那雜貨鋪裡的糖果點心,琢磨著要 是在那時出生就好了。後來家境逐漸衰落了,幾個兄長相繼去世,那年代結核病或稱癆病,無藥可治,是一大殺手。
成年後來外婆嫁到了鄉 下。外祖父家可能算是個大戶人家,具體家境如何不清楚,但家裡很多人都在外做官,因而外祖父在婚後沒幾年便離家出走,而且一去不返,留下外婆自己撫養兩個 女兒—我母親和大姨。多年之後外婆說起還恨恨不已,不知有多少辛酸和艱難。加上那正是兵荒馬亂的年代,日本人入侵使已經艱難的生活雪上加霜。似乎那時她們 娘三多住在外婆的娘家小鎮,雖沒有常住的日本人,但不時有騷擾。躲日本人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來了就跑,走了後再回去。附近不時有新四軍出沒活動,殺幾個日 本人。鬼子找不到對手,便沖老百姓出氣。跑到鎮上來,找不到什麼人,便放火燒房子。幾個來回,好好的一座小鎮,便殘破不堪,成了廢墟。儘管日本人投降後, 小鎮又重建了,可往日的輝煌已一去不復返了。
另外一個外婆常提及的時期是59年的大飢荒。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農村到處餓殍遍地,死 人無數。外婆和大姨相依為命,靠草根,野菜,樹皮充飢,九死一生。等我出生,在外婆那兒度過童年時,農村仍然貧困,但相對來說已好了許多。至少尚有飯吃, 沒有人餓死。好年景能吃上干飯,差一點的也能吃上稀飯。大人們不時與59年的大飢荒相比,似乎覺得該滿足了。
多年的勞累和長期的營養 不良使外婆體質很差,加上她長期抽煙,平時咳嗽不斷。小時候我也多病,每年夏天都是我和外婆交替發燒。現在想來,可能大多數是瘧疾,也有感冒。喝下薑湯, 躺幾天也就好了。難受的是鼻子總堵,干疼不說,呼吸還困難,難以入睡。每當這時,外婆的絕招是用嘴吸我的鼻孔,這樣能緩解通氣。當時只覺得輕鬆一點,沒想 到外婆會是怎樣,雖是小孩,鼻涕也是令人噁心的。
外婆的牙很不好。她四十多歲的時候便開始掉牙,到我記事時,只剩下二三顆牙了。因而 她平時吃東西都很慢,硬一點的東西都不能吃,只能放在嘴裡含一含。其實她年輕時牙齒雖並無太大問題,只是有一次下頜不小心脫了臼,到處找人復不了位,最後 找到了一個理髮匠。結果那人來回用拳頭左右打擊,算是復了位,可牙也都被打散了,後來逐漸就掉了。不難想像,那麼年輕便沒了牙是什麼滋味。
外 婆腳小,是典型的中國裹腳。她大概是最後受此苦難的一代人了。她常給我說起小時候裹腳的痛。在那個年代,家境好的小姐都必須是小腳的才能嫁得出去,反而倒 是真正農民的孩子不用裹腳。通常是母親含淚給只有幾歲的女兒纏腳。那揪心的疼,那無奈的哭,幾十年後外婆還記得清清楚楚。好在她不再需要給自己的女兒做同 樣的事了。小腳不僅走路慢,不穩,還很疼。我常常看著她戴上老花鏡,小心地剪腳趾甲,修厚皮。裹過的腳都是高弓足畸形,本來很穩的足底被壓縮,幾乎成一字 形,只有兩點著地。腳趾甲彎曲到足底,趾甲指向腳心,趾甲稍長一點,便頂在足底的皮膚上,疼痛可想而知。
外祖父出走多年,一直杳無音 訊。等我大姨和母親結婚成家之後,外婆已至中年,這時才考慮到重新成家,和繼外祖父結婚。繼外祖父雖和我們無血緣關係,但對我們疼愛有加,百般呵護。旁人 稱他四爹,我們則喊他爹爹。他和外祖父是同宗同輩,名字只差一個字。原來兩手空空,一貧如洗,但不知怎麼還劃了他一個下中農成分。他不經意地跟我提過曾參 加新四軍打日本鬼子,想多問點故事,可是除了說死了很多人後離開了隊伍,便再也不多說了。他人老實忠厚,和外婆成家後兩人的日子都好了許多。平時出工能拿 滿工分,這樣兩人口糧基本可以保證,加上我母親和大姨的接濟,家裡的生活比別人家還要好些。我們小時候來往於母親家和外婆家,都是靠爹爹肩扛背馱,幾十里 的路都是這麼來回走的。他平常身體十分好,似乎從不生病,可不想剛過中年便患病而去,又留下外婆一人。好在我父母文革後情況好了些,外婆便大多數時間住在 我們家,只是偶爾到鄉下的舊屋裡住幾天。
農村那時的房子大多是土牆,茅草頂。家裡好點的則用燒制的瓦。但磚砌的房子在農村是極少見 的,除非是解放前遺留下來的。剛到外婆家時她房子的情形已印象不深了。似乎是土牆,草頂。由於雨天總漏雨,加上家裡的情況好了點,於是決定改建一番。時隔 這麼多年,我還記得那建新房的期待和喜悅。姨父是瓦工。他帶了一幫徒弟選了個好天氣,用了就一天工夫就成了。房子不大,說是新建,其實也不過是換個房頂罷 了。兩邊是鄰居的牆,中間加了一個隔牆,加上前後門窗,不是很複雜。牆仍舊是用土磚堆砌,頂上的橫樑還是找親戚幫忙弄的幾根木柱子。房子分成兩大間,外間 隔成兩半。前半間是廳堂,後面則是廚房。裡間放一張木床,還砌了一個土床。傢俱只有一個木櫃,裡面只有一個我常惦記著的一個糖罐子。新房子比原來的草棚子 自然要好一些,至少不會漏雨。可我總記得那鄰居的一面牆凹凸不平,擔心有朝一日會倒塌,尤其是頂部凸向我們這一邊,看上去很不穩。但多少年一直沒事,幾十 年後那歪牆還在。地是土地,原來很不平,起灰。新建後,平整了許多,但仍是泥巴土地,自然起灰。地上沒什麼裝飾,用碎瓷片拼了些圖案,記不得保存了多久。
小時候很調皮,大人們最擔心的是在池塘玩水,時不常聽說有人淹死。但幾個小孩在一起,天一熱便脫了衣服下水玩,一般都還是比較小心,只到 已知深淺的池塘。但有一次玩著玩著稍走遠了一點,腳下落了空,沒學過游泳,但本能地扑騰了幾下,周圍的幾個小孩也都不會游泳和救人,只會大聲叫喊。外婆其 實也就在岸那邊的自留地裡弄菜,除了著急,叫喊,也無能為力。好在嗆了幾口水之後,腳便找著了地。當時外婆和我都嚇得不行,以後雖也下水,但小心得多了。
外婆雖不吃齋但信佛,沒讀過什麼書,可知道一些三字經,增廣賢文。她人緣很好,又屬長輩,在那個小灣子頗有影響力。小灣子人不多,只有七 戶人家,而且有幾家還是親戚,平時來來往往,大人小孩走動都很多。不論誰家來了親友,所有的小孩都會有點小禮物或吃的糖果,久而久之幾乎成了規律。不論誰 家來了人,小孩都一窩蜂地圍去,不是想看人家,只是想撈點吃的。大人們也有鬧矛盾的時候,夫妻之間,婆媳之間,鄰里之間,不和的雙方都會到外婆這來哭訴一 番。外婆雖不會很多大道理,但也能引用那些舊書中的俗語來開導,勸解。
在晚年,外婆和我們住在一起,生活好了些,可她的身體已不行了,並未能享太多福。她病重時我專程回去看過,卻未能趕上給她老人家送行,讓我終身抱憾。時過事遷,願她老人家在天之靈安息。(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