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媒體時常稱讚當今中國文化創造力豐富,而當今中國的創造力是否真的能與盛世之名匹配這一問題,最近卻成為參加一項文化頒獎活動的文化藝術界人士最關心的問題,著名藝術家艾未未、陳丹青批評中國文化缺乏創造力,直接拷問我們這個時代的本質和精神。
《南方週末》1月24日發表一篇題為《拷問,盛世中國的創造力》的報導,介紹說由該報主辦的「致敬2007南方週末年度盛典」活動19日下午在北京舉行,共評出年度圖書、藝術、戲劇、音樂、電視和電影六個「文化致敬」獎項,包括中國新聞界前輩杜導正、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顧勇華、中國國家話劇院副院長王曉鷹、著名作家李銳、章詒和、著名法學家賀衛方、傳播學專家展江、導演顧長衛、著名藝術家艾未未、陳丹青等人在內的300餘名文化藝術界知名人士出席了該項活動。
由南方週末主辦的 「致敬2007—南方週末年度盛典」於2008年1月19日在北京召開。上圖為當代著名藝術家艾未未(左二),著名油畫家陳丹青(左三),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藝術館長費大為(左四)接受新浪專訪。
據《南方週末》和《新京報》的報導, 「創造力」成為與會者的核心詞,著名藝術家陳丹青認為,「(當下藝術界是)空前繁榮的荒涼」,而著名藝術家、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的設計者艾未未則直言批評當下社會「文化低迷、創造力極差」,並稱自己在這方面也很「慚愧」。
艾未未:文化低迷、創造力極差
在《南方週末》報社主辦的「致敬2007南方週末年度盛典」 頒獎儀式上,著名藝術家艾未未策劃的藝術作品《童話》獲得年度文化致敬獎,陳丹青和費大為擔任頒獎嘉賓。陳丹青說當代藝術評獎很困難,不可比。費大為則認為2007年當代藝術很熱,從質量到關注度再到拍賣指數都處於空前的狀態,因此自己對2008年也非常期待。
令人驚訝的是,在所有嘉賓和獲獎者紛紛感嘆當前中國的創造力豐富之時,獲「年度藝術致敬」獎的艾未未卻發表了不同的意見,他批評說:「這是這個文化低迷、創造力極差的年代,不可否認,我自己也一樣,這讓我很慚愧。」至於《童話》,他說,這是「1001個勇敢的中國人走出去,又勇敢走回來的故事」。
艾未未是中國著名的實驗藝術家、著名詩人艾青之子,被稱為當代中國實驗藝術領軍人,也是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的設計者,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的副導演。今年英國《藝術評論》雜誌評選出的2007年度當代藝術界百位影響力人物中他排行第68位。在這份擁有佳士得全球總裁弗朗索瓦·皮諾、泰特美術館館長尼古拉斯·塞羅塔、紐約現代美術館館長葛倫·勞瑞等重量級人物的榜單中,艾未未成為繼去年入榜後唯一再次入此榜單的中國人,並且排名比去年提升了3位。就國際影響力來說,國內其他藝術家都很難望其項背。
美國之音曾經報導說,2007年10月1日那天,艾未未在他的博客中這樣寫道:「國有土地和資產全面流失……政府官員腐敗……自然環境污染……文化教育墮落……管理水平低下的令人絕望。沒有人敢問是誰是怎樣獲取了那本來屬於共和國的財富。」
談到言論自由,艾未未曾經說:「沒有監督的體制,沒有新聞的透明和自由,沒有基本的讓自由的思想、創造性的思想生長的土壤,這個機器能健康地生長嗎?任何一個權力機構,不管是政黨、國家,想強加自己的意志於文學藝術的發展,這個是愚蠢而且是很罪惡的一件事情,因為它根本是反人性的。」
艾未未的父親是中國著名詩人艾青。艾青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份子」後,艾未未跟隨父母在北大荒、新疆等地的勞改農場度過自己的童年。
陳丹青:空前繁榮的荒涼
在頒獎儀式上,許多專家學者認為當前中國影視作品最缺乏的是創造性,真正好的東西太少。最近跟艾未未同時當選 「2007藝術權力榜——影響中國當代藝術10人榜」的陳丹青認為:「有很多東西,可是背後真正的好東西太少。」 陳丹青稱之為 「空前繁榮的荒涼。」
陳丹青被認為是一位對中國當代藝術產生著全方位影響的藝術家,因為敢於批評中國當代藝術,被人稱為是那個「說皇帝沒穿衣服的小孩」。從清華辭職後,陳丹青更多的是以公共知識份子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今年,陳丹青作品在拍賣市場上的價格瘋狂飆升,拍賣記錄在短短24小時內便被刷新了兩次,從《國學研究院》的 1344萬元狂飆到《西藏組畫-牧羊人》的3584萬元。
鄭洞天:真正能挑出來的比例確實很可憐
現任電影審查委員會成員之一、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授鄭洞天幾乎看遍了2007年中國生產的全部400多部影片,他說「真正能挑出來的比例確實很可憐」。「對於電影來說,除了創造力之外的現象有很多:票房攀升,得獎也不少。新現象也會出現,電影局現在的方針其實是若干年來最寬的,所以能出現象《太陽照常升起》、《立春》這樣的作品。但是整個行業下滑的趨勢還沒有終止。」
鄭洞天說:「如果真按照創造力、社會責任感為標準,幾乎沒有可以入圍的電影。最終《太陽照常升起》獲選,也不是說它有多新,而是‘久違’。久違了這種還用自己的方法去解釋他所認識、他所想像的世界的電影。其實他用的方式,他解釋的事並不新鮮。」
「年度電視」推薦專家之一、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院長苗棣也說:「中國電視近年來最缺的就是創造性。」
「年度戲劇」推薦專家之一、來自香港的榮念曾榮念認為,這種現象尚不能稱為「繁榮」。他說:「中國現在經濟發展很快,有很多爆發,但又沒有明顯的批判爆發。當人與人的關係變成了錢的關係時,思想方面的批判並沒有及時跟上來。」 「文化需要的是獨立思考,需要去評議政治、經濟的發展,如果失去這個職責,就成了娛樂,就只是‘無傷大雅’。而文化界真正要做的應該是不斷把舊的‘大雅’ 拿出來評議,創造新的‘大雅’。」
上海大學教授朱學勤也認為:「中國這百年來經歷著‘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是反映這段時間過程的精神作品卻不能與之相稱。我們走過的悲喜劇,不亞於法國大革命,如果說法國的精神大家、優秀作品是以幾何倍數增加,我們只是算術增長。如果說‘文革’是我們創造力的谷底的話,現在是走出谷底的漫長過程,有零星小突破,但是大的高峰還沒有隆起。」
陳丹青、朱學勤:讓自己說出的每一句都是真話
有人提問對於當下中國內地的文化人能做,陳丹青、朱學勤不約而同回答說:「能說多少就說多少,讓自己說出的每一句都是真話。」
雖然最終李零的作品《喪家狗》獲得「年度致敬圖書」獎,朱學勤評論說:「李零的《喪家狗》面向的是復古主義潮流,給孔子塗彩的潮流,他能逆向而動,有去聖的精神,還孔子以平常人的精神面貌。楊顯惠的《定西孤兒院紀事》面向的是社會的失語。1960年左右的‘大飢荒’死了那麼多人,目前關於那場災難的作品之稀少,是非常可恥的。只有楊顯惠一直鍥而不舍地追逐那個事實真相。兩個作品的共性都是面向真實、還原真實。」朱學勤在評價兩部作品時說 「能面向真實,已經是最大的創造。」
蘭州作家楊顯惠的《定西孤兒院紀事》被定位為紀實文學,近日也被《中國中華讀書報》及臺灣媒體共同評選為「2007年年度圖書十佳」之一。「定西專區」是1960年中國的「大飢荒」在甘肅省內的一個「重災區」。評選者指出,該書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難得的勇氣,用質樸的語言與簡單的結構,淡化文學的形式感,重拾文字背後發掘人性的深度,平靜講述著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中國甘肅定西地區因飢餓而發生的故事。」
「年度音樂」獎評選的困難抉擇
「年度音樂」的致敬對象在薩頂頂的《萬物生》和中國失明民謠歌手周雲蓬的《中國孩子》之間爭議。評選專家認為前者「將電子時尚與傳統神秘主義熔為一爐」,後者則「讓人重新考慮音樂介入社會現實的問題」,最終《萬物生》獲得致敬。
「年度戲劇」的推薦專家之一、來自香港的榮念曾無疑是周雲蓬《中國孩子》的擁躉。「年度戲劇」的推薦專家之一榮念曾無疑是《中國孩子》的擁躉。頒獎典禮現場播放了周雲蓬淺吟輕唱的《中國孩子》中的一小段:「不要做克拉瑪依的孩子,火燒痛皮膚讓親娘心焦;不要做沙蘭鎮的孩子,水底下漆黑他睡不著;不要做成都人的孩子,吸毒的媽媽七天七夜不回家;不要做河南人的孩子,愛滋病在血液裡哈哈的笑 .....」 這首歌令榮念曾深為感動,視之為全場的最大亮點。
中國失明民謠歌手周雲蓬2007年自費出版專輯《中國孩子》,被譽為「最具人文的中國民謠音樂代表」。他曾經對媒體說,最初是因為克拉瑪依288名孩子喪生在大火中,過了十多年,又看到成都3歲小女孩李思怡餓死在家中,黑龍江沙蘭鎮88名小學生在洪水中喪生。這些事件,加在一起促使他創作了《中國孩子》這首歌。
姜文電影「太陽照常升起」在爭議中獲獎
據報導,最終獲年度電影致敬的不是《色·戒》,也不是馮小剛導演的《集結號》,而是姜文頗具爭議的《太陽照常升起》。對此,評委給出的理由是,由於獎項評價標準是創造力,其檢驗標準當看有沒有引起爭議。
年度電視劇致敬頒給了《士兵突擊》。
来源:大紀元綜合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