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語言學家王德春:母語弄不通外語也學不好


  如今不少研究生、本科生在畢業論文中連"的、地、得"這3個結構助詞用的都不是地方,還滿不在乎;甚至連用母語寫一段兩百多字的通順短文也成了難事。母語學不好,外語能學好嗎?

  日前,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行的全國外語類院校中文學科建設會議,正是在這樣的問題意識和憂患意識中展開深層次討論的。

  如果問一個本科生或研究生如今最重要或最需要花時間學好的是什麼,恐怕不少學生的回答是外語。現在的大學生用在學外語上的時間與精力遠遠多於閱讀中國文化典籍或提升母語素養。但投入的時間精力與效果是否成正比呢?

  中國修辭學會會長、著名語言學家王德春教授認為,"母語不通,外語同樣也學不好",至少,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翻譯工作者。王德春舉了個例子:英文"milkyway"翻譯為漢語是"銀河"而非"牛奶路"。這個翻譯如今看來順理成章毋需多慮,但在70多年前,魯迅先生和趙景深先生卻為之打了一場"筆墨官司",魯迅先生甚至還為此寫了一首打油詩。

  "試問,如今我們正在苦苦攻讀外語的大學生對‘銀河'一詞所蘊涵著的‘牛郎織女'這樣淒美感人的故事,對‘銀河'所衍生出的‘鵲橋相會'等諸多傳說,對‘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等古詩詞中圍繞‘銀河'描寫的浪漫情愫還知道多少?"

  王德春還舉例說,比如"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女子美貌的最高級形容詞了。當代大學生可能偶爾也會引用一下,然而,能有多少人說得清楚其中的典故出處,或知曉這個典故是形容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貴妃這古代"四大美女"的?

  王德春認為,在國際交流日趨頻繁的大背景下,大學生的母語意識必須增強而絕不能削弱。在當下與今後一個時期,包括外語類院校在內的各高等院校,在中文學科建設和漢語教育教學中,都應該對此有敏銳和清醒的意識,並要把這樣的意識傳達給大學生,激發他們努力學好母語。

  中國語言文化蘊含著深厚的人文思想,凝結著東方式的智慧。如何讓大學生從中汲取有益的知識,更加熱愛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上外、北外、廣外等院校的專家學者認為,漢語言和漢語所負載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具有鮮明時代氣息的中國當代文化應該承載了這一歷史重任。

  上外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徐寶妹教授和上外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生導師陳慧忠教授等專家學者認為,母語學習和外語學習之間的關係不應該是有你無我、水火不容的關係。上外等外語類院校優秀學生的實際情況顯示,學生的母語水平越高,運用母語的能力越強,對外語學習和外語能力的幫助與提高也就越顯著。

  天津外國語學院鄭鐵生教授和西安外國語大學孟長勇教授等認為,母語學習和外語學習兩者之間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關係。因此,漢語教學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只能加強,不能削弱,更不能走向邊緣化。

  當下,漢語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以"孔子學院"為平臺的漢語國際推廣事業正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可是不少高校的漢語教育教學卻未能獲得相應的提升和重視。這顯得頗為尷尬。

  如何有效迅速地提升大學生的漢語和中國文化素養,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社長莊智像教授認為,現在一般大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確實不盡如人意,而大學教師的漢語素養和能力也難以讓人滿意。所以,要提高大學生的漢語言文字能力,首先要提高高校教師的漢語水平和相應的能力。莊智像說,經常有一些高校教師抱怨,他們辛辛苦苦寫好的論文總是發表不了。但把這些教師的論文拿過來一看,學術水平高低、創新點有多少暫且不說,論文中所體現的基本文字水平就讓人難以置信這論文出自大學教師之手。誠然,要高校教師和研究生花太多的時間專門補漢語素養也不太現實,但自覺意識和緊迫感還是應該有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光明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