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30年「熱詞」變化

作者:記者石山報導 發表:2007-10-06 21: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圖為在重慶市中心一位進城挑擔為生的農民。由於肩扛一根竹棒,因此被當地人稱呼為「棒棒」。在重慶被稱為「棒棒」的進城農民工遍佈大街小巷,人數多達10萬人以上。他們靠為別人搬運貨物、出賣體力為生。(法新社)

最近中國官方媒體通過對最早進行包產到戶改革的安徽小崗村農民的採訪,報導了中國農村近30年熱門用詞的變化,以此說明中國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

「包產到戶、萬元戶、計畫生育、農民負擔、打白條、農民工、村民自治、免除農業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新華社的報導,這些農民熱門用詞,清晰勾畫出了中國農村近30年來的變化。報導說,這些詞語,反應了9億中國農民的生活,由吃飽穿暖向富裕文明的進步。根據新華社記者對小崗村農民嚴俊昌的一個訪問,當年大部分人吃不飽的小崗村農民,現在關心的是花卉和水產養殖的規模。

但是80年代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工作,現美國當代中國問題研究雜誌主編程曉農卻表示,安徽的小崗村是中國改革的一個官方保留標本,政府對該村財政補貼很大,不能代表中國農村的普遍情況。他認為,中國農民使用最多的熱詞,似乎應該加上幾條---

程曉農:「‘打工’,‘拖欠工資’,‘土地拋荒’是一個,但農民不是很在乎這個,農民現在關心的還有一個就是除了老頭和小孩,就沒人了。老人種不了地了。年輕人在農村種不了田,只有進城打工掙點錢,寄回養家,還有就是農村教育。我想農民看不起病和城裡的中低階層的話題是一樣的。」

程曉農認為,90年代以來,中國農村幾乎沒有分享到任何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果,而中國政府最新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口號,缺乏非常實際的內容---

程曉農:「提倡新農村的意思是因為農村太破爛,但不等於提一下一夜之間就一下子使破爛變成了新的,喊一下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7個字,所有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朱鎔基也沒笨到不會喊這7個字,那朱鎔基解決不了,溫家寶又能力何在呢?」

旅居加拿大的中國公民論壇成員杜智富則認為,新華社報導所說的農村熱詞確實並不完全,但整體來說,中國農村比上世紀70、80年代生活更好是事實。不過他認為,中國農村的發展卻面臨很大的難題---

杜智富:「人口結構,必然要發生農村大量的人口流向城市,而且實際上也在發生。中國要向現代化這個路子上走的話,這個趨勢就不可避免。所有現代化的國家,它的人口結構都是從原先80%以上是農村人口,然後轉到3%、2%是農村人口。當然很多東西都是要配套的,不是把人流到城市就完了。城市還要有就業的可能性,他是正規的一個公民,不是變成農民工、製造大量的非常沒有保障的農民工的現象。」

所以杜先生認為,農村熱詞可能應該加上「盲流,進城打工,土地賠償,官員貪污和土地所有權」等。

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過程同時也是城市化的過程。程曉農認為,中國城市化過程受困的原因,主要源自制度---

程曉農:「農村這些年來實際上都是靠農民外出打工倒過頭來養農村,現在變得經濟上越來越依賴打工族,而打工族又依賴城市大規模的工程建設,在這種情況下農村經濟變成具有寄生的依賴性,所以它不可能繁榮。」

他補充說,進城務工的農民城市貧民化,以及中國農村老齡化,將是中國發展的最大問題,這方面引申出來的詞語,恐怕是未來一段時間中國農民必然使用的熱門用詞。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新一期特刊已經發表
請榮譽會員登陸下載
捐助
更多會員專刊
更多專題
今日重點文章
更多重點文章
72小時熱門排行
更多熱門排行
熱門標籤
更多專欄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