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報導,這證明生前希望傳位萬世而不滅的秦始皇嬴政在去世三年後,就與秦末代皇帝在地下「相伴而眠」,迄今已長達兩千兩百多年,這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王朝更迭等具有重要意義。
這座擁有兩條墓道的「中」字形大墓是秦始皇陵考古隊二零零三年在秦始皇陵園外圍進行勘探時發現的。與其近鄰的還有五座一條墓道的「甲」字形大墓。
它們位於秦始皇陵園外城牆西側五百公尺處,勘探時伴有漆皮、銅鏽、紡織品等秦代遺物出土。專家發現,它們竟然都屬於秦墓。
秦兵馬俑博物館原館長袁仲一自一九七四年發現秦兵馬俑時便從事秦始皇陵的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
他指出,這座意外發現的「中」字形大墓,其南北墓道長約一百零九公尺,墓室東西寬二十六公尺,深約十五點五公尺,它無疑是秦始皇陵園迄今發現的等級僅次於秦始皇陵的第二大墓。
袁仲一認為,這座墓園是一座附屬於秦始皇陵園的陪葬墓園,這在秦始皇陵考古史上無疑屬首次發現。這座大墓充滿了謎團,譬如未見封土,墓道為南北向,尤其是墓主人的身份引人遐想。
坐西面東的秦始皇陵周圍有內外兩重城垣。多年考古顯示,眾多的陪葬墓均位於城垣內與城垣的東側,陵園的西側則是修陵人員墓葬區、窯址區、石料加工場及堆放磚瓦等建材區,嚴格說來是陵園外圍的附屬地區。
但是,這座大墓的等級很高,墓主的身份至少為君王級,墓園又獨立地處在秦始皇陵區的西邊緣(比起兵馬俑的距離來要近得多),說明墓主人與秦始皇的關係必然密切。
袁仲一說,這座相對獨立的小型墓園,與兵馬俑坑一樣不在始皇陵園的主要部位,但都屬於始皇陵的陵區,是秦始皇陵的重要附葬部分,如不是秦始皇的宗親,那麼又會是誰能埋葬在這裡呢?
他推斷,墓主最大的可能性只有一種,就是秦朝的末代皇帝子嬰。
秦人的陵墓多位於國都附近。自遷都咸陽後,秦國君的陵墓多分布於咸陽、芷陽及驪山北麓。惠文王、悼武王葬於咸陽,昭襄王和悼太子、莊襄王葬於芷陽,孝文王葬於西安東郊、秦始皇葬驪山、秦二世胡亥葬西安南郊,唯有秦朝末代皇帝子嬰的葬地不詳。
袁仲一認為,子嬰是秦二世之兄、秦始皇之子,被殺後埋於始皇陵園附近,是符合古代的喪葬禮制和一般常理的。
来源:中央社臺北二十八日電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