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圓人團圓 ----- 各地中秋習俗趣談

作者:善舒 發表:2007-09-24 11: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有夜色為伴,月亮總是美麗的;滿懷心事有月亮傾聽,也是動人的。詩人總愛對著圓月吟詩作賦,使月亮被蒙上了一層神秘、朦朧的美,更添加了中秋節的浪漫情懷。

 

 

悄悄的,隨著八月淡淡的桂花香,中秋節也飄然而至了。有夜色為伴,月亮總是美麗的;滿懷心事有月亮傾聽,也是動人的。詩人總愛對著圓月吟詩作賦,使月亮被蒙上了一層神秘、朦朧的美,更添加了中秋節的浪漫情懷。


自古以來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過中秋節,隨著各地風俗習慣的不同,中秋節的過法也有所不同。無論是賞月、玩月、拜月、中秋食俗等等,大都帶著濃厚的地方特色。
山西省潞安中秋節這天要宴請女婿。大同縣的月餅有二、三尺大,稱為團圓餅,中秋節還有守夜的習俗。永寧中秋祀太陰星主,石樓縣則祀城隍。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節為「小元旦」,並在拜月時所使用的「月光紙」上,上半部畫上太陰星君,下半部則繪有月宮桂殿及搗藥的兔兒爺,彩繪貼金,光輝耀目。而河間縣習俗則認為中秋節若下雨,則必為苦雨,當年的青菜味道一定不佳。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有燒斗香習俗,香斗的周圍糊有紗絹,上面畫有月宮中的景色,有的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南京人中秋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在八月桂花開時應市,肥而不膩,風味絕佳;南京人在飲酒後必吃一小塊糖芋頭,上面淋上桂漿,香醇可口。「桂漿」出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又稱糖桂花,中秋節前後採摘,用糖和酸梅醃製而成。南京人全家一起賞月稱「慶團圓」,圍坐聚飲叫「圓月」,上街出遊稱「走月」。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傍晚時,每個村莊都會用稻草燒瓦罐。等瓦罐燒紅了,再把醋放進去,這樣香氣會瀰漫整個村子。而新城縣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會懸掛通草燈慶祝中秋節,直到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過中秋節,兒童會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並在塔上掛著帳幔匾額等裝飾品,然後再把桌子放在塔前,擺上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在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則是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用稻草紮成髮辮狀,浸濕後再拿起來往石頭上擊打,使其發出巨響;還有游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遊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有的地方會點桔燈,就是將橘子挖空,懸掛在門口以示慶祝;嘉定縣過中秋則是祭拜土地神、扮演雜劇、文物、聲樂等,稱為「看會」;四川人除吃月餅外,也吃麻餅、蜜餅,還打粑、殺鴨子等;還有兒童也會在柚子上插滿了香,沿街遊玩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

福建省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以竹筐請月姑,如果有神降臨,竹筐會自己搖動,就以竹筐搖動次數來卜吉凶;建寧人會在中秋夜挂燈向月宮求子;而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龍岩人吃月餅時,家人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相傳這個習俗來自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韃子訊息。

廣東省中秋節兒童有提燈的習俗,燈的材料有紅柚皮雕的柚燈、素馨茉莉花結的花燈,陣陣的花果清香伴著閃閃發亮的燈火,更添過節樂趣。東莞未婚青年也會在月下焚香燃燭,祈求月老為其覓得良緣。霞浦更有中秋曳石的風俗,曳石是戚繼光發明的,用繩索繫在石塊上,沿街拖拉,以發出的聲響來虛張聲勢,達到恐嚇敵軍的目的。

在廣州有一種傳統有趣的慶祝中秋活動,叫「樹中秋」或「豎中秋」。每年中秋節,家家戶戶要用竹條扎燈,燈的樣式有很多,不果品燈,鳥獸、魚蟲燈,也可砌成字燈。到了晚上在燈內燃燭,下面再聯結許多小燈,用繩繫在竹竿上。然後將竹竿插在平臺、屋頂或高樹等房屋高處。入夜後,滿城燈火,千盞萬盞,就像閃閃繁星,煞是漂亮。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所以廣東各地還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傳說是紀念朱元璋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以其頭祭月,後來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剝鬼皮」。

浙江在中秋夜時會放一種羊皮小水燈叫「一點紅」,據說放水燈是為了討江神歡心。江面上點點紅燈,數十萬盞,有如滿天星斗,格外的吸引人。浙江一帶除了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另一中秋特殊景觀。

蘇東坡在杭州任佑府時,作了一首《中秋夜觀潮》,描寫當時觀潮人數之多,及潮水洶湧之聲勢︰「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鎖,夜潮留向月中看。萬人鼓噪懾吾儂,猶似浮江老阿童。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杭州錢塘江,因中秋正逢最大潮汐,而錢塘江口地形似一漏鬥,因此每逢海潮湧至,如萬馬奔騰,轟響如雷,潮水一波波,層層疊疊形成一道道水牆,波濤洶湧,極為壯觀。

《武林舊事》上也描述了潮水震撼天地的天下奇觀︰「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因此,至今「錢江秋濤」仍然是江南中秋節最奇偉瑰麗的盛景。

湖南侗鄉的中秋夜,流行一種有趣的「偷月亮菜」習俗。相傳古時候,在中秋節晚上,月宮裡的仙女會降臨凡間,並把甘露灑遍人間。仙女的甘露是無私的,人們在這一夜就可以共享灑有甘露的瓜果蔬菜,因此,侗鄉人取名為「偷月亮菜」。中秋夜侗鄉的未婚姑娘打著花傘,選自己心上人的園圃,前去採摘瓜菜,且不會被看成是「偷盜」。她們還要有意地高聲叫喊:「餵!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來她們是藉助月宮仙女在傳遞紅線呢。如果能摘到一個並蒂的瓜果,這表示她們能有幸福的愛情。嫂子們這夜也會到別家園圃裡去「偷月亮菜」,不過,她們希望能採到一個最肥美的瓜或一把鮮活青翠的毛豆,象徵著毛頭的健康(毛豆的諧音,指小孩)。小夥子們也有「偷月亮菜」的習俗,因為他們也希望月宮仙女賜給他們幸福。但他們只能在野地裡煮了吃,不能帶回家。

香港過中秋節最具特色的風俗就是舞火龍。自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會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用珍珠草紮成三十二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全長達七十多米。盛會開始,活靈活現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聲下騰空起舞,舞遍大街小巷,熱鬧非凡。傳說香港中秋舞火龍的由來是很早以前,大坑區被一次風災侵襲後,出現了一條大蟒蛇,四處作亂,村民們到處搜捕,終於把它擊斃。但第二天,卻發現大蟒蛇不翼而飛了。幾天後,大坑便爆發瘟疫。這時,村中父老突獲菩薩託夢,指點說只要在中秋舞動火龍,即可將瘟疫驅除。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了。

臺灣過中秋時,婦女們有個「聽香」的習俗。連橫《臺灣通史.卷二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夜深時,婦女聽香,以卜休咎」。聽香的方法是先在家中的神像前,點香禱告,向神明稟報所要問卜的事,問財運、子息,或問親人歸期,並請示出門後的前進方向,然後拈香出門,以路上所聽到神明認可的答案為止。

《臺灣府志》上說:「中秋,祀當境土神。蓋古者祭祀之禮,與二月二日同。春祈而秋報也」。所以,中秋節同時也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例祭日。除了祭祀土地公之外,農民還得在田間插設「土地公枴杖」。土地公枴杖是以竹子夾上土地公金,插在田間,插好土地公枴杖後,再以月餅祭祀。由於中秋有「秋報」的含義在,因此也有農村在此夜集資演戲,俗稱「謝平安」。



来源:轉載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