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360行】之做電子工程的吉娜

作者:文婷 發表:2007-07-26 21:2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圖中並沒有吉娜 :))

任何一個社會,都歡迎這樣的人: 他們的底色是善良,他們真誠的對待周圍所有的人,他們微笑著面對灰暗的日子。這些看似平凡但其實難得的品質給他們回饋了他人的善意與生活的祥和。在人群中,他們安靜並不喧攘,但他們卻是構成任何一個穩定向上社會的健康不可或缺的基本粒子。吉娜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員。


吉娜:來美國11年啦……

我是96年底F2 簽證過來的。來之前在國內考了託福,來美之後考了GRE,次年8月上了學。我在國內學的是電子工程,出國之後,沒有改行,還是學的本專業。人們把我們這種叫Double E。

我讀書趕上了個好機會,碰到學校剛好開設了一個為期僅一年的研究生課程,只需選課,不用寫論文的那種。學電子工程從事什麼行業就要看機會了,有電子工程方面的工作當然最好了,沒有那就找偏計算機方面的。我所瞭解的學這個專業的可能還是從事計算機方面工作的人多一些。

3份工作經歷

畢業之後,我的第一份工作叫做「intern」,有點像國內說的畢業實習。是電子工程方面的工作,硬體工程師。我在一個公司裡做了幾個月的時間吧。不過實習到期後公司沒有這個職位空缺,也就沒有留下。

如果是在海外讀了學位再找工作的,Intern不失為一個好的開端。有的人求學的時候,會把學校是否開設Intern作為一項選擇學校的考慮。這也有些道理,因為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大多數都沒有當地的工作經驗,很多公司不願花時間來培訓你,他們要的是立刻能幹活的僱員。

夏天Intern 機會多一些,這也許因為夏季有很多職員休假吧。Intern的實用性完全取決於公司了。還是有公司願意用Intern 的人, 因為給的薪水較低,也不用給公司的福利(benefit), 職位也不會是技術性很高的職位。

如果幹的好,公司又需要這樣的人才,那很可能幹完實習期能被留下。尤其是大公司,即使實習的部門暫時不缺人,但如果其他部門缺人, 也會先考慮來實習過的表現出色的人。因為在本公司實習過,會熟悉本公司的「人脈」和所用的系統,也比較瞭解公司的業務和項目,與從外面招聘的人相比,培訓起來容易,上手也快。

在北美找工作, 人的network很重要。很多公司需要招聘人,首先會在公司內部公布出來,希望內部員工能推薦合適的人選。公司往往認為內部職工介紹的人,一般來說信息比較可靠,能比較真實的瞭解一個人。另外,一旦這個職位對外公布出來,就會接到雪花一樣的求職信,處理這些求職信很耗時間精力,有的公司了節約開支,精簡部門,本來就沒有HR(人力資源部),這些公司就更沒有精力去處理這些求職申請。

在國內,關係網是找工作的很關鍵的一個方面,並且非常普遍,但是,又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那樣的關係呀,大家就拚命的找,什麼大姑的大姨的妹妹,同事的弟弟的姐姐之類的關係都得用上。但是平時也不熟悉,甚至都沒見過,怎麼辦呢,找工作很重要啊,只好送禮了。而接受禮物的一方,就可以提供幫助,有時這份工作也就內定了。我們都知道這在國內叫後門,雖然沒有多少人喜歡,可是大家都得這麼做。

而在這兒,這種向公司推薦自己的熟人是受到鼓勵的。有的公司,在你推薦的人被聘後,會給推薦人一定數量的獎金,獎金的數額從幾百美元到幾千美元不等。而這裡的人際網路則主要靠自己的人緣了。像我們這些留學生主要有這幾個方面的人,一個是在學校的同學,另一個是工作過的同事,還有一個是在社會生活中接觸到的一些人。大家有過相處,有所瞭解,在一個人找工作時,其他人若正好有這樣的機會,都會樂意幫助的。但是,還必須通過面試或筆試才能行,那就得靠自己了。

我的第二份工作就是一個朋友介紹進去的。他當時正好在一家公司作IT部門的經理,知道我在找工作,他瞭解我的學歷背景,也相信我的能力,就推薦了我。面試時問到了我和推薦人是怎麼認識的,以及作為一個好的員工必須具備的素質問題,沒有問具體技術方面的問題。因為朋友的推薦,我沒怎麼費力就得到了這個職位,成了一名系統工程師,主要是做軟體方面的。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人在找工作時都有朋友介紹,更多的人還是需要自己去找,這就離不開網際網路。我的第三份工作,也就是目前的工作就是大概花了3個月的時間,通過網際網路找到的。這也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在美國,最流行的找工作的網站是:www.monster.com , www.careerbuilder.com. 有很多的職業介紹人或中介公司甚至一些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的人都會去這些網站找他們要的人。他們找到可能合適的人選後,就會電話聯繫,安排面試。

寫簡歷可很有學問,我花了3個月時間跟我的簡歷有很大的關係。等我把最後一次更新的簡歷放到網站上後,很快就找到工作了。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找什麼樣的工作一定要明確。因為我前一份工作做的事情多且雜,而且寫簡歷的時候,我自己也不很確定自己要找什麼樣的工作,所以我只是很籠統地寫了適合於我的經驗的工作,覺得這樣機會可能會多一些。但效果反而不好。後來找人諮詢,改了簡歷,很明確的寫出要找什麼樣的工作,很快就有很多職業中介給我打電話。另外一點是放在網站上的簡歷要經常更新,哪怕只是改動很小的細節,都會給職業中介一個你真的是在積極找工作的印象。

文化衝擊? 淡似一陣風

說實在的,在沒有來美國之前,從來沒有想到要來這裡。我是從中國的農村到中國的城市然後來到美國。來美國前的最後一次回家鄉探親告別的時候,村子裡有人說,跑那麼遠幹什麼?太遠了!

剛來美國沒有幾天,就有熱心的先來的留學生帶我去買生活用品、微波爐和電視機--那是學英語要用的。這裡沒有擁擠的人流,幾乎所有的物品,從吃的到用的,都是開架銷售的方式,這對那時的我還是很新鮮的。像電視機等大件電器,有樣品在那兒展示,你可以仔細的挑選你所需要的型號品牌等,也可以向員工諮詢你所關心的問題,員工的態度都非常的好。等你選好後,店員會拿出一個沒有拆封的給你,在美國沒有當場拆封檢察質量的事,都是付完錢拿回家再拆封,若有問題,可以憑收據在多少天之內換一個新的。在這裡沒有什麼幾大件必備之說,人們只買確實需要的東西。

出國對我來說,好像沒有文化上的衝擊,只是剛來美國的時候,我和先生都上學,家裡經濟比較緊張,我發過點感慨,覺得怎麼會過上沒錢的日子。不過很快也就適應了,而且經濟困難的日子也不長。如果說真有文化上的衝擊, 那我倒覺得美國並不像以前在國內認為的那樣。沒有出國的時候,認為美國是個花花世界,到處是「紅燈區」,燈紅酒綠的。但是來了之後發現,其實美國的外在環境並不亂,普通人們的觀念也都很「傳統」而且保守。

每個國家都有治安相對不好的城市,城市裡也有治安相對不好的區。我覺得美國的治安相對中國來說,會更好些。我們出國前,看到聽到的很多都是關於美國社會的負面的東西,把美國想的是到處是黑社會,到處的槍擊案什麼的。其實不是這樣。這個國家恰恰是把人的生命看的是最重要的,整個社會的氛圍也很看重人的生命的價值。所以有一點「風吹草動」,就立刻見報,哪裡有搶劫了,哪裡有槍擊案了,記者們的鼻子尖著呢,哪裡有事他們就深挖個不停。 這樣,老百姓對周圍的環境,治安好壞心裏都有數。

家鄉人詫異: 沒有吃不慣西餐餓肚子?

生活習慣,改變並不大。剛出國的時候和國內的家人打電話還鬧笑話呢。家裡人還以為我們出國了,得天天吃西餐,還擔心我們吃不慣, 我告訴他們以前吃什麼,現在還吃什麼,因為中國城裡什麼中國菜都有。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麥當勞、比薩餅這些快餐, 在美國,這就是很普通的快餐店,在美國人心中的地位,我看也就相當於中國路邊的小麵館,可是在中國卻只有大中城市才有,而且在很多中國人心裏,尤其是孩子的心裏,吃這些快餐還是一種時尚。

美國人穿衣服還沒有國內的人講究。 他們穿衣服,主要是看人自己的個性喜好, 工作環境,很少有衣服上的攀比,以衣著判斷人的地位的。

在美國也沒有感覺到所謂的職業貴賤。 不像在國內,人的「三六九等」分的很清楚。 這裡的看門的,旅館給人開門的,本人並沒有覺得自己的工作很「低賤」,他們彬彬有禮,但不低聲下氣,其他人也不會覺得他們的工作「低人一等」而把他們另眼看待。大家都是平等的人,心裏上是平等的,只是做不同的工作而已。

如果讓我再一次選擇,我還是會選擇出國。出國前,我在國內工作了3年,那3年裡, 也許是工作時間太短,我自己倒沒有親身體會人們常說的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 但耳聞目睹很多爭爭鬥鬥。在這種大環境下,在以後的人生大事中,像職稱評定,孩子的上學工作等等,也不可能一點不受影響,一點也卷不進去。這種人際關係之間的緊張,甚至也波及到孩子, 家長們之間互相比孩子,誰的孩子如何如何,那個人的孩子又怎樣怎樣,這點是我非常不喜歡的。我見到的美國人還沒有互相之間比孩子的,自己想怎麼教育孩子,孩子想怎麼發展,都是自己個人的事。孩子有了成績,有了成就,家長會為他們自豪,也為別人孩子的成就高興,很少有「葡萄酸」的心理。

交往圈子,還是以中國人為主。 西人朋友也有一些,常一起聚聚,聊聊天,我們告訴他們他們所不瞭解的中國,給他們講述中原大地上曾流傳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他們也幫我們解讀這片北美的土地,解讀這裡的自由,這裡的活力,這裡的包容和這裡的多元文化。

[文婷信箱:[email protected]]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新一期特刊已經發表
請榮譽會員登陸下載
捐助
更多會員專刊
更多專題
今日重點文章
更多重點文章
72小時熱門排行
更多熱門排行
熱門標籤
更多專欄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