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論改過


改過,就是改正過失或錯誤,這是古人很看重的一種道德修養,屬於自省和修身的重要方面。古人認為,即使是聖賢,也難免有過失。《左傳》上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但是,如果有了錯誤卻不想改正,那就犯了雙重的錯誤。孔子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改過是對自己行為的積極修正,所以是值得讚揚的事。改過應該像孔子的學生子路那樣「聞過則喜」。一個人只有勇於改過,才能不斷修正自己的言行,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孔子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大意是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是錯誤了。


《論語•子張》中記載孔子的學生子張所說的話:「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人犯錯誤不可避免,尤其是君子之過,更像日食月食一樣被人看的清楚明白。對於自己的過失,如果他認真的改正了,人們仍會像以前一樣敬仰他。如果知錯不改,還故意加以掩飾,那麼不僅不能維護自己的尊嚴,還會為人所不齒。


《周易•益•像》上說:「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大意是見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學習,有了錯誤就馬上改正。


人不可能沒有錯誤,重要的是能夠及時改正。唐太宗是歷史上最善於聽取意見、及時改過的政治家之一。他在追懷魏徵時說的話流傳千古:「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人為鏡」,就是要以別人的言行作為參考,來檢驗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確。如果別人的意見有道理,就要放棄自己的意見而採納別人的意見;如果別人做的對,自己做的不對,就要承認並改正自己的錯誤;如果別人的言行有錯誤,自己也要警惕,防止自己犯同樣的錯誤。


《尚書•仲虺之誥》上記載:「改過不吝」,意思是有過失就改過,毫不吝嗇。


孟子講過一個寓言:有一個人每天偷鄰居一隻雞,有人告訴他說:「這不是正派人的行為」。這個人卻說:「我得慢慢改正偷東西的習慣,先由每天偷一隻到每月偷一隻,等到明年,就不再偷了」。這個人的錯誤在於,自己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就應該趕快停止,為什麼要等到明年呢?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應該堅決加以改正,決不能遷就、放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