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產生恐慌 專家詳釋食品安全五大誤區


蘇丹紅事件、速食麵致癌風波、食用福壽螺中毒事件、瘦肉精豬肉中毒事件、多寶魚藥物殘留嚴重超標問題……近兩年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問題出現後,引起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恐慌。而近日在南農大舉行的中美食品安全研討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吳永寧教授和南京農業大學周光宏教授則指出,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還存有不少誤區,對食品安全的恐懼度遠遠大於危害度。

    誤區一:食品就應該是100%安全的

    「世界上沒有100%安全的食品,而且食品安全問題會永遠發生。科學家和企業僅僅能將風險降低到一定的水準。」兩位專家指出,要找到一個適宜自己國情的平衡點。安全的概念,在政府、學者和消費者眼中並不是一致的。對於消費者來說,肯定希望是零危險,但這是不現實的。食品安全的目標一是保護到不出現危害為止,二是對潛在的危害也要防止。但選擇什麼樣的模式,這與國家的國力、科技水準和社會供應的充足程度有關,不能因噎廢食。吳永寧打了個比方,玉米、花生都含有黃曲黴素,如因此不用來榨油,那所有人都沒油吃。

    誤區二:全天然食品就安全

    「很多人認為不常見不熟悉的食品就不安全,純天然的、沒有添加劑的就是安全的,事實不見得這樣。」兩位專家指出,營養素是天然的,但土豆裡的營養素含量高,吃多了也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再比如,土豆雖含有對人有害的龍葵素,但含量小,人們認為這是安全的。一旦這是轉基因土豆,人們就會覺得安全感大打折扣,其實到目前為止全世界科學家都沒有發現轉基因食品對人們的健康有什麼危害。因此,食品安全要與老百姓進行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風險教育互動,讓老百姓認識到這樣的風險存在,這樣就不易產生恐慌。

    誤區三:吃了含致癌物的食品就會得癌

    近期「紅心鴨蛋」事件曝光後,引起了廣泛關注。兩位專家指出,一方面我們要重視,另一方面也不必過於恐慌。其實「紅心鴨蛋」中的蘇丹紅含量很有限,吃了含有蘇丹紅的食品還沒有吸一支煙的危害大。食物中含有致癌物和吃了就致癌是兩回事。判斷某種物質是否對人體有害,要有個「量」的概念,也就是說,人體攝入某種物質達到了一定的量,才有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因此,平時要平衡膳食、科學膳食,不要老盯著一種食品吃。

    誤區四:重視化學性污染,忽視食源性疾病

    「大家都矚目蘇丹紅等化學性污染事件,而忽視發生在身邊的腹瀉等疾病。」兩位專家指出,食源性疾病指凡是透過食入病原體而患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此類疾病已成我國頭號食品安全問題。因此,政府部門應加強對生食水產品、乳製品、生食蔬菜的監控。

    誤區五:將假冒偽劣視作食品安全問題

    兩位專家指出,食品安全問題是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而不是食品質量問題。一些食品安全問題是由假冒偽劣產品所造成的,而非食品本身的問題。可是,如果都將矛頭指向了食品,會直接導致消費者對食品產生恐慌心理。



来源:南京晨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