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孩子是誰家的啊?」記者隨後大聲詢問,但一直沒有人答理,「爸爸、爸爸」,突然,睡在吊床裡的小朋友,指著馬路對面叫了起來,原來孩子被吵醒了。
「現在天暖了還好,兩個月前孩子的父母就在地上鋪了席子讓孩子睡。」家住康潤園的曹大爺告訴記者,這個吊床還是他的鄰居看孩子可憐,送給他父母的。
「馬路上太涼了,我當時看著孩子睡在地上,蓋著單薄的被單直哆嗦。」送吊床的宗根扣奶奶很不忍心,回家拿了一床小被單給孩子加在上面,後來她想到家裡有個不用的小吊床,就送給了他們。「沒有想到他們讓孩子一睡就是三個月。」宗奶奶帶著記者到馬路對面找到了孩子的父母。
父母在旁邊賣油條
原來這孩子是賣油條的小夫妻的女兒。
孩子的父親劉某告訴記者,他們夫妻是河南信陽人,睡在吊床裡的是他們不滿三歲的女兒。他們原來在家種田,後來為掙錢,帶著三歲的女兒來南京打工,因為沒有技術,在安德門民工市場門前睡了一個月也沒找到工作。
「招工、招工,搬運工每天50元。」就在他們發愁時,安德門民工市場來了一個包工頭模樣的人,劉某告訴記者,包工頭當時許諾每天50元,還包吃包住。他們夫妻想了想,就決定去幹。「我們什麼合同也沒有簽。」他們夫妻就到附近工地幹起了搬運工,可干了10天,老闆又跑掉了。他們一分工錢也沒有拿到。
經過這次教訓後,他們再也不敢跟路邊的包工頭干了,可在市場裡又總找不到工作,一次老鄉聚會時,他們炸起了河南小油條,大家都說好吃,有人建議他們擺個早點攤。三天後,在老鄉的支持下,他們的早點攤就「開張」了。
托兒費高只能睡馬路
為了做安德門工地的生意,他們每天凌晨三點就出攤,可孩子沒人帶。「沒辦法,孩子太小,丟在暫住地不放心,只好想了這個主意,把吊床拴在早點攤旁,讓孩子睡在裡面。」劉某說,他也想過把女兒送到附近的托兒所或幼兒園,可一問費用,一個月最起碼要300元,而他們每月也就掙六七百元。「費用太高了,我們上不起啊。等我們再掙點錢後,就租個好房子,不讓女兒跟我們一起受苦。」
記者離開時,劉某夫婦的早點攤開始忙了起來,而劉某三歲的女兒又睡著了,紅嘟嘟的小臉上佈滿了灰塵,而她卻睡得很香,好像在做一個美麗的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