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為什麼比我們尊重長輩


廣西邕寧高中高二進行語文月考,要求學生以「傾聽與人生」為題寫篇文章。一位同學的作文對現行教育制度進行了激烈批評,並且用「醜陋」、「奸詐」等詞語描述一些教師的行為,結尾還借用了周傑倫《四面楚歌》中的歌詞:「搖屁股的狗,雖然我們不是朋友,但你們還能做我的狗。」學校將作文複印給每一位老師,該學生也被告知如果不「主動」退學,作文將會被放進檔案。此事經媒體報導獲得廣泛關注後,校方隨即又表示不會開除這名學生。
  
  我把這篇作文從頭到尾讀了兩遍,對這個孩子的才華、文筆、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非常驚嘆。我甚至建議我的母校母系北大中文系能夠考慮破格錄取這位學生。這個學生短短一篇小文,顛覆了我們傳統觀念中成人與兒童的關係,擊中了我們教育的要害,給我們這些為人父母和師表的人好好上了一課。
  
  在中國的傳統中,成人對孩子有絕對的權威。這種權威,也貫穿在我們整個的教育中。結果形成了一個十分矛盾的現象:我們的教育和文化價值是最尊重成人的權威的。但是,在社會的實際生活裡,我們的年輕一代是最不尊重上一輩的。這一點,在美國生活一段後感觸尤深。
  
  去美國前,總聽人家說美國人沒大沒小,兒子叫自己的父親小名,甚至人情冷漠。來了一看,雖然沒有聽過哪個孩子叫自己的爸爸小名,至少表面上似乎和大家說的差不多。但時間一久,發現實際上根本不是那麼回事。美國人表面上對長輩大大咧咧,心裏實際上很尊重,長輩的權威也很大。有一次上日文課,一篇課文講到現在公司裡的年輕職工對老職工不像原來那樣尊重了。老師讓大家討論為什麼。我就用米德的代溝理論進行了一番解釋:在過去的時代,社會變化節奏慢,年輕人一般只是重複上一輩的經驗,凡事要向「過來人」請教,所以對長輩當然尊重。如今社會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年輕人不可能重複上一代的經驗。相反,要應付未來的挑戰,年輕人往往比上一輩掌握更多的技能,如計算機等等。長輩常常還得向他們請教。所以,他們當然不會對上一代服服貼貼。
  
  想不到,此言一出,美國同學立即群起而攻之:你以為你仗著年輕,會玩兒什麼計算機,就可以代替長輩用生命積累起來的經驗嗎?古代打仗,年輕人當然比老人是更有效的戰士,可人家為什麼尊重老人?我一下子暈頭轉向。倒不是想不出道理和人家辯論,我吃驚的是:這是在美國嗎?怎麼這些沒大沒小的美國毛孩子們一下子變得都像是孔家弟子?
  
  再仔細觀察,美國文化崇拜年輕,但是年輕人非常認真地研究長輩的經驗。人們常常開玩笑說,美國的孩子,在上高中和大學時把自己的父母看成天下最大的傻瓜,但大學畢業典禮時,一下子覺悟到父母是最了不起的智者,以後就開始如飢似渴地從上一代那裡吸取智慧。所以,美國人的歷史記憶沒有斷層。因為每一代人都尊重上一代的經驗,並且會把上一代的經驗當作最寶貴的傳統珍藏起來。
  
  中國則相反。哪怕是最近的歷史記憶也無法保留。年輕人根本不在乎上一代的經驗。長輩和下一代一跤流,就演成「韓白之爭」,小的對老的要說的無非是一句話:你算個屁。不久前大家討論大學住校的問題,我和網友的主流看法不同,就回憶起1979到1983年上大學時在北大住校的收穫。一些網友回貼說:「看看他講的這些事情,就知道這個人有多老!還不趕緊閉嘴,誰有閑功夫聽你扯淡!」代際的關係是如此,你還指望我們會有歷史記憶嗎?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對長輩這樣不敬?說到底還是長輩自己的問題。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怎麼教孩子,孩子就會怎麼對你。
  
  我們教育孩子,大體還是用權威或者說權力來強制。最極端的例子是上中學時坐在我後面的一個同學。我常常發現他臉上青一塊紫一塊,問他怎麼回事,回答說:「我爸打的。」後來他告訴我他常常和父親對打。我自然匪夷所思,說這怎麼可以。他回答:「你他媽懂個屁!這叫獨立戰爭。」果然,後來他說他爸再不敢打他了。因為他爸經過幾次交手,發現打不過他了。
  
  這當然是極端的例子。但我們的教育,實際遵循著大致的邏輯。大人有權力時,就用權力馴服下一代。下一代長大獲得了權力,就會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我們教給他們的,就是這種權力利害。這樣你能指望孩子們長得比你壯了以後還尊重你嗎?
  
  2003年美國社會學家Annette Lareau出版了一本書:「不平等的童年」(Unequal Childhood),講的是類似的事情。她走訪了美國不同階層的許多家庭,呆在人家裡觀察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她發現,中高產階層和勞動階層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明顯不同。在中高產階級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非常平等,平時談話就像是朋友交流。從三、四歲開始,父母和孩子有分歧,就要要討價還價、達成妥協。孩子服從的是道理而不是權力。這看上去父母毫無權威,連買哪個玩具的權力都沒有。但孩子長大後,卻非常尊重、熱愛父母,覺得自己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更重要的是,這樣長大的孩子有信心,養成了提問題、思考、辯論的習慣,學業出眾,特別知道如何和各種社會組織(如學校、公司)打交道。所以事業非常成功。
  
  勞動家庭的孩子則在完全不同的環境中長大。家長給孩子的指令很簡單:不許幹這個,不許幹那個。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這樣長大的孩子,不知道怎麼和別人特別是社會組織打交道。碰到什麼事情都不說話。我在耶魯讀書當助教時,教書要對付的是中高產階層的子弟。他們常常不等你講完就打斷你,然後又提問,又討論,從什麼角度想問題的都有。後來到薩福克大學任教,學生主要是勞動階層的子弟。他們總是你講什麼聽什麼,臉上一點表情沒有。你問他們很簡單的問題,他們甚至會說:「不知道,我腦子一片空白。」現在的研究表明,這些勞動階層的子弟,長大失業、犯罪的比率特別高。這種家庭文化的不平等,是日後貧富差別的根源。
  
  廣西那位高中生的作文,最有洞見的地方就在於指出了「我們不是朋友」的事實。在我們的文化中,成人不願意和孩子平等、作朋友。因為那樣就放棄了成人的特權,什麼事情都要說服孩子,使自己的生活非常不方便。但是,使用權力支使孩子雖然有一時之便,等孩子長大了就會得到報應。我們的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還要塑造人與人的關係。建立成人與孩子之間平等的文化,也就成為我們塑造未來的起點。(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