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高檔電視機、汽車等商品熱銷,真正的消費社會正在出現。人們滿足於快速經濟增長帶來的充足供應,以各自喜歡的方式享受著購物的快樂。本文對中國消費的主角們略作一下介紹。
「我給你買了一條價值4萬美元的項鏈」。聽到丈夫在電話裡這樣說,朱女士給丈夫回了一條簡訊「我愛你」。
與丈夫一道經營印刷公司的朱女士在上海的兩處住宅,合計面積為1500平方米。詢問她家的電視機品牌,她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因為她家有12台電視機。
「月光族」
像朱女士這樣的企業家,象徵著中國巨大的購買力。但是更廣泛出現的是一批年輕人,他們就像是專為消費社會而生。
身為職員的孫小姐說,「兩千元的月薪當月就會全部花光」。像她這樣的人被稱為「月光族」。這裡所說的「光」,在中文裡是「一點不剩」的意思,指月薪全部花光。
「月光族」不只是女性。從事設計的羅先生就說,「『月光族』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每月1萬元的薪水大多被他用來購買CD或DVD,或是用來與朋友一道製作音樂。他所信奉的是尼採的「超人」思想,所供職的雜誌《TIME OUT》總是介紹最新時尚和休閑信息,這些正是「月光族」們所關心的。
大約20年前,當改革開放開始步入正軌時,人們產生了勤勞致富的想法。有些人白天在工廠上班,晚上又擺攤賣餛飩。因為晚上也要幹活,所以他們也被稱為「月光族」。
現在的「月光族」的情況連日在報紙和網路上報導。專家指出,「為孩子的支出已佔了家庭消費的大部分,而孩子習慣了在這種環境中成長」。錢不夠就馬上借,已經工作還要依賴父母生活,這樣的「月光族」正成為批評的靶子。
「公款消費族」
北京市郊的某度假村,擁有溫泉和餐廳等設施。在這裡住上一天,每人需要花費數百元。這裡的消費不低,但節假日通常都客滿,前來「開會」的國有企業員工會以組團方式入住。
某個星期日舉行的會議是一家大型國有石油公司的「石油探查會議」。雖然是週末,停車場也停滿了大客車和小轎車。人們都是前來參加宴會或者享受溫泉的。「會議」似乎是福利的一個指標。
據說,地方城市的政府官員中,50歲左右的「主任」的固定工資為每月2000-3000元,但通過報銷發票等方式,他們的實際收入遠遠超過工資。據中國媒體報導,公款消費在1989年為370億元,到2002年就達到了2000億元。
根據餐飲業界的推測,全國餐飲業的銷售額中,公款消費佔了兩成。
在某個大城市。要去吃火鍋的B先生邀上了在市政府工作的好朋友C先生,C先生為一桌客人埋了單。用餐完畢,C先生又在這家餐廳預約了上司招待客人的酒席。據說,他可以到市政府全額報銷款待朋友的餐飲費和招待費。
在全世界商品不斷湧入中國的情況下,「公款消費族」反倒有壯大的趨勢,政府的監管也鞭長莫及。不正當行為支撐中國消費這種異常結構,也顯示出中國經濟的危險性。
「小康族」
中國領導人經常說要建設小康社會。「小康」在中文裡指「中等水平的經濟狀況」。
最早實現這一目標的是在外資企業工作或從事信息技術產業的新中產階層。洗衣機、彩電、住房、汽車、手機,他們已經擁有中國老百姓所追求的這些東西,並開始有了享受消費的餘裕。 在一家通信技術企業作職員的陳小姐介紹說,「現在公司裡很時興到『7-11便利店』購物」。每到午休時間,她會跟同事一道享用那裡的「飯糰」或新推出的點心等等。 「7-11便利店」在北京僅有20家。從陳小姐工作的公司到最近的一家店,開車需要10來分鐘,似乎並不「便利」。而且那裡的商品價格也偏貴,但是陳小姐很喜歡去,認為「能買到只此一家才有的東西感覺很好」。 隨著人們消費行為的多樣化,各種服務應運而生,比如還出現了操辦個性化婚禮的婚慶公司。
同時,信用卡的運用也趨於廣泛。據中國銀行聯合會介紹,2004年底的信用卡發行量達到1081萬張,比上年年底增長1倍,比2002年底增長了6倍。此外,包括借記卡在內,中國人一共擁有8.15億張銀行卡,這一數字超過了全國人口的六成。
現在,中國的高速增長非常依賴投資,「如何提高消費的拉動力」成為關乎持續增長的課題。現在,「小康族」還只是少數,他們將來會成為多數嗎,這是一個關鍵問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