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當我們試圖探索中國的發展前景時,9億農民是一個無法繞過去的命題。回顧2003年,我們發現了三個關鍵詞「糧食」、「土地」和「上訪」。這些詞在這一年內大量出現在政府官員、媒體和普通老百姓的話語中,每一個詞語背後,都有農民這一弱勢群體沉默的掙扎。
所幸,時近年末,這些詞語也出現在了政府的最新法律、政策中。這令我們感到:由整整9億人來承受中國改革巨大代價的時代有望終結
製造無地農民實為製造流民
上訪潮凸顯基層政府危機
「不與農爭利」乃是根本思路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趙詠和報導 又是一年快要過去了,劉大娘還是沒有拿到自己應得的那份錢。再過一個月就是春節,劉大娘說,這些錢看來是沒有指望了。
劉大娘的故事
劉大娘所在的承德某縣,幾年來一直在「政府引導農民發展規模經濟、訂單農業」的思路下,由縣裡統一組織安排農業生產。每年全縣的農民都統一種植政府選擇的作物,統一去政府指定的種子公司買種子,收成由政府統一收購。唯一令農民不解的是,每年的錢有一大部分下發到村裡以後就不知去向。「前幾年的錢到現在都沒發呢!」劉大娘說。村民只看到村支書家這幾年蓋起了大隊唯一一幢二層小樓。劉大娘有個親戚在鄉政府工作,他告訴劉大娘,鄉政府看起來級別不高,卻是一個能撈錢的地方,在那裡干幾年就肥了。
農民徹底對「訂單農業」失去信心是在2002年,那一年縣裡讓統一種玉米種子。「種子本身就很貴,而且下的功夫也比別的莊稼多,抽穗的時候每天都要到地裡去。但那個時候縣裡說已經和山東的一家公司簽合同了,賣出去沒問題,所以我們都種了。」但出乎劉大娘們意料的是,到了年底縣裡突然說不收購了,沒有給出任何解釋。「訂單農業」沒有「訂單」了,農民們不知道應該告誰。
劉大娘至今還記得去年的時候,種子賣1塊2毛錢一斤,但大家不知道種子可以賣給誰,只好按照4毛多錢的玉米價賤賣掉。她用手比劃給記者看「種子沒有玉米那麼飽滿,一點不壓秤,稱的時候又虧了一次。」一年的汗水白流了,大家還要到信用社去貸款交各種各樣叫不出名目來的農業稅費。
又是一年快要過去了,劉大娘雖然對本應屬於自己的錢拿不到手耿耿於懷,但她仍然有值得高興的事,因為玉米已經從去年的4毛多漲到5毛多了,對於像她家這樣只有賣糧收入的農戶來說,這就意味著一年可以多掙幾百塊錢。要知道,現在村裡普通農民的人均年收入撐死了也不到六百塊錢,雖然在縣裡面的報表上這個數字是1750元。
城裡人所不明白的事
劉大娘的故事在廣大的中國農村顯得平凡而乏味,農民對農業生產的失望早已不是新聞了。記者採訪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你們城裡人是不明白的,以為城裡糧價漲了,農民日子就好過了,其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從今年9月起,全國糧價突然大漲,極短時間內,食用油、麵粉和大米的價格不約而同地上漲了10%至20%,肉禽蛋奶等消費品價格也隨之上漲。對於多年為「賣糧難」發愁的農民來說,似乎看到了增收的希望。10月,黑龍江農墾局長呂維峰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甚至樂觀地預測:在這次漲價風潮中,農戶收入至少增加了20%。
10月底,國務院召開了農業和糧食工作會議,溫家寶總理指出,要把增加農民收入和發展糧食生產緊密結合起來,優化糧食品種和區域結構,提高糧食的質量和效益,發展糧食轉化和深度加工,讓廣大農民從發展糧食產業中增加收入。
而中國的現實情況是,農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從糧食產業中增加收入了。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錫文列出的數據,自1997年起,農民收入增長幅度不斷下降,1996年為9%,1997年銳減為4.6%,1998年4.3%,1999年3.8%,2000年2.1%,2001年4.2%,今年估計應該在4%左右,而同期的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幅度均超過8%。也就是說,如果相對於城市,中國農村經濟這幾年一直是負增長。
更嚴重的負增長出現在農民收入中來自農業的部分。自1997年起,4年中農民的農業收入累計減少了101元,考慮到全國有59%的農民屬於純農戶,這部分家庭來自非農業的收入不到10%,因此純農戶的收入實際上出現的是負增長。
如果我們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上面那些枯燥的數據,那就是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全國大概有4億∼5億的農民越來越窮。他們窮的原因很簡單:他們種糧食。
從今年的糧價上漲來看,開始是糧食收購商小幅提高收購價格,但這個價格到了加工廠、批發商和零售商那裡,就一環一環地被放大。最後中國的糧價終於在10月中旬一舉沖高,其中不乏糧商炒作的痕跡。糧價上漲的最大獲利者是糧食流通系統裡的中間渠道,而不是人們直覺上的糧食生產者--農民。甚至根據李昌平提供的數據:農產品價格上漲20%的同時,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迅速上漲了30%。價格上漲,並不意味著農民就可以得利。
糧食,還是糧食
劉大娘說,這幾年大家都發現種糧不賺錢了,所以村裡的男人們都出去打工,只留女人和老人在家種地。實際上,這一現像在中國農村普遍出現已經很多年了。很多地方的耕地乾脆拋荒,農民寧可看著肥沃的土地長草也不願意每年都「多收了三五斗」。
12月25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閉幕,這應該是2003年最後一個有關「三農」的重要會議了。次日,人民日報在題為《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的社論中分析「農民增收難,主要難在糧食主產區……影響種糧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嚴重挫傷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影響糧食和農產品的供給。這次會議研究制定的政策措施,一個重要的著力點就是要調動糧食主產區和種糧農民的積極性,把保障糧食供給和增加農民收入結合起來。」
這似乎說明,中央已經決定要讓種糧食的農民們有錢賺,以此來刺激中國的糧食生產,農業部部長杜青林說,明年工作的兩個重點之一就是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但是政府具體會採用什麼樣的方法?陳錫文早就指出,在目前的條件下,很難靠提高農產品價格來維持農民收入,只要糧價不跌就已經很不錯了。
今年糧價上漲總算讓農民產生了1997年以來首次對「過個好年」的希望。但實際上,中國糧食供大於求的情況並沒有因為糧食減產而改變,國庫存糧仍然很多,加上國內進口糧食連年增多,僅在12月的短短兩週之內,中國就向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累計購買了150萬噸小麥和250萬噸大豆,甚至引起了路透社的追憶「上次中國在短短几週之內就夠進龐大數量糧食的時間大概是在30年前。」
包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韓俊在內的多位著名專家都表示:明年糧價繼續上漲的可能性不大。對於那些常年耕作在中國廣袤土地上的農民來說,明年能賺多少錢,根本不在他們的掌控之中。
《國際先驅導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