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名字的時代變遷


常常碰到新加坡人評價:「你們中國人大都名字只有兩個字。」這話說得有道理,但又不完全正確。

我們這批人出生在70年代中期,中國剛經歷了文化大革命,一切都在改天換地,當時的父母認為,三個字太普通了,還是兩個字來得新穎。

不過這個風潮在幾年後就停止了,據說是因為太多人同名同姓,造成麻煩。其實,比我們年長或年幼五歲以上的中國人,還是以三個字的名字為主。

不僅如此,這些名字還都帶有強烈的時代烙印。

1949年解放之初,全國人民歡天喜地迎接新中國,當時不少人就以「解放」、「愛軍」為名。到了50年抗美援朝,很多孩子就叫「抗美」。

1954年抗美援朝戰爭後,為慶祝勝利,有人改名為「建功」。1957年中國開始大躍進,「超英」和「趕美」又成為最為名字中的流行選擇。

文化大革命是個人人自危的時代,大人們都小心翼翼,言行唯恐不符革命的要求。那時出生的孩子,大都被叫做「向東」、「衛紅」、「學農」、「學軍」,意思是堅決捍衛毛澤東思想,向廣大工農學習。

我一個小學同學有三個舅舅,分別叫「愛國」、「愛民」、「愛黨」,本來都是很應景的名字,但在那個瘋狂的年代卻都被打成「反動派」,說是他們合在一起就是「愛國民黨」。

之後,就是我們「兩個字」的一代了。很多人說,我們這批人的名字是最沒有文化的,例如,「王莉」、「張平」等。也許是父母的創意已經在那個「破四舊」的年代一同被破掉了吧。

相比之下,倒是臺灣人沒有文化上的斷層,這一點也反映在他們的名字上,好像尚智、怡如等。

當代中國門戶開放,百業俱興,通訊發展一日千里,思想撞擊中西合璧。父母們在孩子的名字上可以發揮的空間已經大大超過從前。兩個字、三個字、甚至四個字、五個字都有,再加上全是獨生子女,上一輩恨不得傾注出所有愛心。

我有一個親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分別姓「穆」、「楊」、「程」、「祝」,所以,這個掌上明珠就叫做「穆陽成竹」,很有一點詩情畫意。

還有一些父母乾脆丟掉了華文名,以「麥琪」、「安迪」代之,可能也有希望下一代早早國際化之意。

對了,最近韓風來襲,「宋成憲」、「裴勇俊」、「樸龍河」、「張東健」也難保不是大家的最愛。

無論名字是俗是雅,是特立獨行還是芸芸大眾,五彩繽紛總是好過灰藍夾雜。總之,時代不一樣了,中國人的選擇更多了。

聯合早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