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參與旺角街頭活動的團體中,以一群平時只有在法庭才遇見的法律界人士最引人注目,包括立法會議員吳靄儀等大律師組成的「基本法二十三條關注組」,首次站出街頭,為的是要喚醒市民關注這項勢將削弱人權自由的惡法。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資深大律師余若薇、資深大律師湯家驊、大律師公會主席梁家傑、資深大律師李誌喜、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教戴大為及執業律師Mark Daly等七名香港法律界人士,較早前撰寫及自資印製了七份七種顏色的單張,點出對政府就第二十三條立法建議的種種質疑。
陳文敏指出,第二十三條並非法律界的事,相反立法的影響將遍及每名市民。
身兼立法會議員的余若薇則表示,第二十三條立法與市民有密切關係,希望市民踴躍發表意見:「政府答應過你的,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反悔,但是立了法就是真的。」
湯家驊說:「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傻,又下雨天,又冷,都要來派傳單?因為我們每一個都很熱愛香港,所以更加要爭取應有的權利。」湯家驊補充說,若政府早就承諾發表白紙條例草案,讓市民有機會看到第二十三法律條文細節,他們也不用以這種方式站出來;但他強調法律界人士在第二十三條立法問題上態度堅決,並非鬧著玩,希望政府能夠認真聆聽他們的聲音。
梁家傑昨天放下身段派發七色供市民參考,他指出,第二十三條是一項重要立法,但普羅市民尚未瞭解內容,因此他和其他法律界人士決定走進群眾,向普羅大眾解釋清楚。他表明自己原則上並非反對為二十三條立法,但政府建議的立法內容卻絕對不能接受。
旺角「國際人權日」活動還舉行了一場辯論比賽,由「名人隊」對中學校際辯論賽冠軍堅樂中學,論題為「現在就23條立法利多於弊」。四位反對第二十三條立法的名人隊成員包括立法會議員劉慧卿及何秀蘭、節目主持人毛孟靜、浸大教授陳家洛等,昨天被迫擔任正方,論證立法利多於弊,他們於是趁機揶揄。
譬如劉慧卿直指現在「是立法的適當時機」,因為董建華只由小圈子選出、立法會不少議員還是橡皮圖章,「現在不立法,萬一將來過不到立法會怎辦?」。
毛孟靜則認為立法有助吸引外資,因為立法後示威活動將大大減少,令香港洗脫「示威之都」的惡名。在答問時間,毛孟靜引用親中團政黨民建聯最近挂宣傳街板支持第二十三條立法的口號「沒有國,哪有家?」質問反方同學。
李同學回應時強調,現在不是立法的適當時候,因為香港還沒有民主機制作為制衡,他們要求在人權自由與國家安全中取得平衡,「我想反問一句,沒有人民,又哪有國家?」此話引來現場觀眾熱烈的掌聲。最後辯論比賽由反方同學勝出。
大紀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